:::
資料庫查詢時間:140.6295 ms
共 7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啑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結盟時,以牲血塗於口,用以表示昭信。《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始與高帝啑血盟,諸君不在邪?」也稱為「唼血」、「歃血」。
|
林覺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87~1911)字意洞,福建閩縣人,黃花岡烈士之一。留學日本,入同盟會,辛亥三二九廣州之役,攻入督署受傷,被捕就義,年僅二十五歲。事前三日,即作絕命書,〈與妻訣別書〉中真情洋溢,感人肺腑。
|
隱躍紙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一語九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君一直不能說服楚王援助趙國。毛遂仗劍向前,向楚王分析情勢,義正詞嚴,氣勢凌人,楚王便答應與趙國訂立盟約。平原君完成任務回到趙國後,讚賞毛遂說:「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我們趙國的地位大大提升,比九鼎大呂還要有份量。毛先生的口才,真是比百萬軍力還要強大。」自此便一直將毛遂奉為上賓。後來「一言九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說話很有分量。後亦用於形容說話很有信用。
|
泛土耳其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西元1880年代,由亞塞拜然(蘇俄占領)與奧圖曼帝國的知識分子所提出,特指將全世界的政治、文化與民族認同的土耳其人聯合起來對抗外族的思潮與運動。特別是在二戰期間,蘇聯占領下的土耳其人企圖復興奧圖曼帝國時代的民族光榮以對抗蘇聯政體。現今也包括中亞庫德族人、新疆突厥人、亞塞拜然人等土耳其之外地區人民的泛土耳其認同。也稱為「泛突厥主義」。
|
香火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神明前焚香立誓的情義。《新唐書.卷二一五.突厥傳上》:「又馳騎語突利曰:『爾往與我盟,急難相助,今無香火情耶?能一決乎?』」明.陳繼儒《李公子傳》:「君老於詩者也,不為美人更之,乃含糊作影子過耶?是必容香火情!」
|
舊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時的盟約。如:「這些雖是舊約,在未修訂前,仍有效力的。」
|
布加勒斯條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西元一九一八年羅馬尼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敗於同盟國後被迫接受的條約。主要決定羅馬尼亞歸還一九一三年所得保加利亞土地,且奧匈帝國取得控制喀爾巴阡山山口權利。
|
戮力一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料〕 ■《左傳.成公十三年》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又不能成大勳,而為韓之師。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國語.齊語》即位數年,東南多有淫亂者,萊、莒、徐夷、吳、越,一戰帥服三十一國。遂南征伐楚,濟汝,踰方城,望汶山,使貢絲於周而反。荊州諸侯莫敢不來服。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海濱諸侯莫敢不來服。與諸侯飾牲為載,以約誓于上下庶神,與諸侯戮力同心。
|
宋教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82~1913)原名鍊,字鈍初,號漁父,清末湖南桃源人。初游日本習法政,入同盟會。辛亥革命,任農林總長。退職後,以主張政黨內閣,為袁世凱所忌,被刺於上海。著述有《我之歷史》、《間島問題》。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