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6.78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揚州十日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明末揚州王秀楚撰。記順治年間清兵攻入史可法堅守的揚州,屠戮十日的慘狀,皆作者親身經歷聞見者。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分活潑熱烈,引領學生能有全方位的發展。 願景、教育目標、核心能力教育目標培養專業國小教師培育文教工作者培養基礎研究人員專精領域課程教育哲史社會學課程與教學文教事業經營核心能力教育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語文溝通與展演能力資訊與媒材運用能力分析組織與反思能力
超文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超連結的方法,將文件中作者已經定義好的關鍵字,經由滑鼠點選,可以取得該字深入解釋的電子文件。§英hypertext
免費軟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不需要付使用費的電腦軟體,但著作權仍為作者所有,不可銷售圖利。為英文free-ware的意譯。如:「教育部所提供的標準字體電子檔是免費軟體,歡迎大家使用。」也稱為「公益軟體」。
不及物動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動詞。動作者的動作停止在本身,不及於其他事物的詞。如鳥飛的「飛」字。也稱為「內動詞」、「自動詞」。
施公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作者無考,八卷,九十七回。內容以康熙間漕運總督施世綸事蹟附會演述而成。
大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毛詩篇首〈關雎小序〉之後,總論詩義的序文,稱為「大序」。作者說法不一。相對於小序而言。
代李僵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李代桃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李代桃僵」原意是李樹代替桃樹受蟲咬而枯死,出自樂府古辭〈雞鳴〉:「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殭。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大意是:桃樹生在露井邊,而李樹則生在桃樹旁邊。有蟲來咬桃樹根,結果李樹代替桃樹受蟲咬而枯死。樹木都能以自身代替同伴枯死,患難與共,為什麼同胞兄弟卻不能像桃樹李樹一樣,顧念手足之情?這首樂府詩的作者借由李樹代桃樹死的這件事,用來諷刺兄弟間不能互助互愛。後來「李代桃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九命奇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吳沃堯撰,共二十回。內容敘述廣東番紳凌貴興誤聽相士之言,約集土匪燒死梁天來一家九口的命案。作者以諷刺小說的筆觸,描寫家庭迷信、官吏貪汙及人情險詐,十分精彩。
物至而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物極必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文子》一書作者文子,據傳為春秋時晉國人,大約和孔子同一時代,為老子弟子。《文子.九守》中講述:天地運行的自然法則發展到極限,就會朝相反的另一方轉化,過於自滿則會招致損害,像日月盈虧一樣,是不變的道理。古代聖明的天子待人謙沖和善不敢自滿,像容納百川匯注的谿谷,接受來自各方的批評及建言,功業和德行才能不衰退,這就是天道。另外在《文子.上禮》亦有相同的說法:天地萬物循環的道理發展到了極限,就會朝相反的方向轉化,過分盈滿就會有所損害。後來「物極必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發展到極點,必然會轉向發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