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1.86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道不由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言不由衷」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隱公三年》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於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王,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君子曰:「信不由中1>,質2>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3>之?苟有明信,澗谿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注解〕 (1) 中:同「衷」,內心。 (2) 質:音ㄓˋ,人質。春...
禍興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故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1>也,相2>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離析3>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4>於邦內。吾恐季孫5>之憂,不在顓臾6>,而在蕭牆7>之內也。」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在孔門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稱為「冉有」。 (2) 相:輔佐。 (3) 分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
發兵問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被俘虜,蒙歸義並殺了輔朝帶回自己的女兒,崇道本人最後也被殺。此次戰役,讓爨族的各部元氣大傷,從此分離析,積弱不振。唐代樊綽的《蠻書》為雲南史籍,記載了此段歷史,對於阿姹母子求蒙歸義起兵代為征討崇道一事寫到:「阿姹又訴於歸義,興師問罪。」這裡的「興師問罪」就是指發動軍隊前去討伐有罪者。今日則多用來指前去宣布他人罪狀,嚴加譴責。
左光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575~1625)字遺直,號浮邱,明桐城人。官御史,立朝忠鯁,不畏權要。光宗,與楊漣協力,排除宦官勢力,扶持幼主,後終為魏忠賢所害,死於獄中。追贈太子少保,諡忠毅。
德深望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有輔政之功,加上他的生母劉氏是會稽王夫人,所以讓他享有高官厚祿,使司馬元顯更是目中無人。太皇太后駕時,孝武帝召司馬道子入宮,司馬元顯認為自己「德隆望重」(德行高,聲望隆),所以命令百官要向他跪拜。群臣懾於司馬元顯的淫威,也只好跪拜。後來「德高望重」這句成語就從原文「德隆望重」演變而出,用來指品德高尚,極有聲望。
引經據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書》等書,而有碩儒之稱。黨錮解除之後,司空袁逢薦舉荀爽為官,但荀爽未就職。當時社會動亂,禮教壞,人們通常不為妻子服喪,或在為父母服喪期間仍到別人家中弔問喪疾,或者私自為死去的長輩加封諡號,這些行為都是違反禮節的。荀爽便引用典籍裡的記載,來糾正時人錯誤的禮教觀念,雖然沒有完全改變當時人的習俗,也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後來「引經據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引用經書典籍等做為說話、作文的依據。
周平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姓姬名宜臼。在位五十一年。幽王之子,幽王被犬戎所殺,諸侯迎立為王,東遷雒邑,是為東周,周室自此衰微。
肅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18~1861)清宗室,鄭王端華之弟。咸豐間,官至御前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為文宗所信任。文宗,穆宗立,肅順與端華及怡王載垣等顧命主政務,因阻撓太后垂簾聽政失敗,而與端華、載垣均被殺害。
棘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在帝王住宿處門口插戟守衛,稱為「棘門」。《周禮.天官.掌舍》:「為壇壝宮棘門,為帷宮設旌門。」後用於指宮門。《戰國策.楚策四》:「楚考烈王,李園果先入,置死士,止於棘門之內。」
漢景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前188~前141)姓劉名啟,字開。在位十六年(前157~前141)。是漢文帝的長子。在位時採用黃老治術,實行無為政治,節儉愛民。後因採用鼂錯的主張,削奪諸侯王封地,引起七國之亂,幸賴太尉周亞夫平定,自此中央權力鞏固,諸王毫無實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