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29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馬耳射東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馬耳東風」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據《全唐詩.卷一七八.李白》引)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君不能狸膏金距學鬥雞,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詩作賦北窗裡,萬言不直1>一杯水。世人聞此皆頭,有如東風2>射3>馬耳。魚目亦笑我,請與明月同。驊騮拳跼不能食,蹇驢得志鳴春風。折楊皇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由來賤奇璞。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注解〕 (1) 不直:沒什麼價值。直,通「值」,抵得上。 (2) 東風:春風...
木槁灰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形體可以像枯木般靜立不動,而精神也可以像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一樣嗎?南郭子綦回答說這是因為他已經忘自己的形體,進而達到對外物無動於衷,物我兩忘的境界的緣故。後來「槁木死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如《紅樓夢》第四回:「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聞無見。」
骨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體的支柱。《紅樓夢》第三一回:「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在地下,將骨子跌折。」
奉頭鼠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前往成安君處求救,未獲傾力相助,以致於兩人反目,後來甚而相互攻伐。最後常山王被打得狼狽而逃,只好殺項嬰,捧著他的頭,改投靠漢王。可見就算是刎頸之交的親密好友都靠不住,你如果以為劉邦絕對不會害你,那你就錯了。」典源中的「奉頭鼠竄」本來是捧著獻敵之頭,狼狽而逃的意思,後來「奉頭」轉為「抱頭」,指的是抱著自己的頭,「抱頭鼠竄」這句成語就用來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狽樣子。
蝻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蝗蟲的幼蟲。形似成蟲而身體較小,頭大,翅膀短。常成群吃稻、麥等農作物而造成災害。
壹敗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很久了,你們如今雖然奉命替縣令守城,但現在各地諸侯都起義了,馬上會來屠城。此時大家只有合力把縣令殺,選擇可擔當重任的家鄉子弟取而代之,響應起義的諸侯,才能保全家室。否則就只有接受全家被屠殺的命運了。」於是沛縣百姓殺了縣令,大開城門,迎接劉邦,想推舉他為縣令,但劉邦推辭說:「如今天下正亂,諸侯並起,現在如推舉了不適當的將領,一旦失敗,將會是肝腦塗滿大地的慘況。我不是愛惜自己的生命,而是怕自己才能低劣,沒有辦法保全大家。這是很重要的事情,希望各位另外推選一位能夠勝任的人。」因為大家一致的堅持,劉邦在多次謙讓後,終於接下了沛縣縣令的職位,並帶領群眾繼續抗秦,把暴秦推翻。後來「一敗塗地」這句成語引...
各自為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各自為政」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魯宣公二年的春天,楚任命鄭公子歸生攻打宋國。兩軍交戰前,宋國主帥華元宰羊犒賞軍士,但卻漏幫他駕車的車夫羊斟,使得羊斟懷恨在心。等到開戰,羊斟就對華元說:「前天宰羊犒賞軍士,分給誰是你作主;今天車子是我來駕駛,要往那裡去由我作主。」於是故意使華元被俘,導致宋國戰敗。後來「各自為政」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表示各依自己的主張行事,不顧全整體。
墮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眼淚。《三國演義》第三五回:「琦奉命赴新野,玄德接著,設宴相待。酒酣,琦忽然墮淚。」《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還是你相好往來的死了,故此感嘆墮淚。」
屋烏推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烏鴉都愛;而討厭一個人,就連他家的圍欄都討厭。您覺得這樣如何?」武王認為不好。召公說:「我覺得可以殺有罪的人,讓無罪的人活下來,這樣如何?」武王還是覺得不好。周公又說:「讓他們繼續過原本的生活,仍然住在原本的房子裡,從事原本的工作,不要有太大的變化,並且多舉用賢德之人,您覺得這樣如何?」武王聽了讚嘆不已,認為只有這樣廣闊的胸襟才能平定天下,於是決定採用周公的意見。後來「愛屋及烏」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演變而出,比喻愛一個人也連帶地關愛與他有關的一切。
短兵接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短兵器,與對方激烈地搏鬥廝殺。軍旗滿布,把陽光完全遮蔽,敵人多得像雲一樣,雙方射出的箭矢紛紛從空中落,將士們不顧性命,奮勇向前。「短兵接」原是指以短小的刀、劍等武器交手搏鬥,後來「短兵相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近距離激烈地搏打、爭鬥。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