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戴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穿戴喪服。參見「帶孝」條。《水滸傳》第三五回:「宋江見了兄弟不戴孝,心中十分大怒。」
踢踏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舞蹈。在舞鞋的前和後跟釘上鐵片,跳舞時上身多保持平穩,偶爾也有拍手、拍身的動作,腳下靈活敏捷,以腳尖、腳掌或腳跟擊地,發出響亮的踢躂聲。起源說法不一,一說源自英格蘭北部的傳統木鞋舞,一說源自墨西哥民間舞蹈。十九世紀,美國的黑人及模仿他們的白人更融合多種舞步,創新風格,使踢躂舞成為一種通俗舞蹈。§英 tap dance  △踏躂舞
番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旋花科牽牛屬,多年生蔓草。莖匍匐,葉卵形或心臟形,互生。地下有塊根,橢圓形,兩尖,皮紫肉紅,亦有皮灰色肉白,及皮白肉黃者。七、八月時抽長花梗,聚繖狀圓錐花序開白色或淡紫色漏斗狀的合瓣花。除塊根可供作食糧,加工製成澱粉及粉絲外,亦可作為酒精、燒酒、飴糖、醋、醬油等釀造原料。嫩葉嫩莖可以作蔬菜。莖、葉、番薯簽可作飼料。也稱為「白薯」、「番藷」、「番芋」、「地瓜」、「甘薯」、「甘藷」、「山芋」。
天怒人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天憤怒,人民怨恨。形容禍害深廣,作惡多,而爆發的積忿。《明史.卷一八三.倪岳傳》:「天怒人怨,禍幾日深,非細故也。」
披髮入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披頭散髮進入山中,引申為隱居不出仕。《三國演義》第五六回:「孤與劉璋,皆漢室宗親,安忍背義而取西川?若汝東吳的取蜀,吾當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聊齋志異.卷九.王子安》:「從此披髮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嘗謂之文進我者,定當操戈逐之。」
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批評與討論。《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范滂傳》:「評論朝廷,虛搆無,諸所謀結,並欲何為?」《隋書.卷四六.楊异傳》:「評論得失,規諷疑闕。」
下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肢動物口器的第二或第三對附肢。成體時,形狀極小,末堅硬,上長許多短毛,有助於咀嚼。
年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年齡。《晉書.卷九四.隱逸傳.魯褒傳》:「不計優劣,不論年紀。」《紅樓夢》第五回:「年紀雖大不多,然品格方。」
發語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中用於句首,揭舉事物的虛詞性助詞。文言中有「夫」、「維」、「蓋」等。「詞」文獻異文作「辭」。晉.郭璞〈爾雅序〉「夫爾雅者,所以通訓詁之指歸」句下邢昺.疏:「夫者,發語辭,亦指示語。」也稱為「發詞」。
大車無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輗,大車轅與衡相接的部分。「大車無輗」指車子沒有輗,則無法前行。比喻若言而無信,則無法取信於人,難以在社會上立足。《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