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954.8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包姆(Lyman F. Bau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拔刃張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容形勢緊張或聲勢逼人。(二)南朝梁.袁昂在《古今書評》一書中,評論許多書法家的筆法。其中韋誕是三國魏著名的書法家和製墨家。他寫的「章草」已臻成熟,有草聖之稱。袁昂認為韋誕的筆法:「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意思就是說韋誕的書法,就像龍盤繞著,虎振奮欲起,筆力雄健。像劍已拔出,弓已張開,筆勢豪放。後來「劍拔弩張」被用來形容書法筆力雄健。
遺珠滄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滄海遺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狄仁傑(西元630∼700),字懷英,唐代并州太原人,是唐朝著名的宰相。據《新唐書.卷一一五.狄仁傑列傳》載,狄仁傑的祖父和父親均在朝為官,家學淵源深厚,使他從小便受到嚴格的教育,潛心研究學問。在他小時候,有次門人被人殺害,官吏便到狄家來盤問案情,所有人都爭著向官吏辯護自己的清白,只有狄仁傑繼續專心讀書,沒有受到影響。後來狄仁傑以明經舉第,出任為汴州參軍。但是他上任不久,就被其他官吏誣陷,由黜陟使閻立本審訊。在審訊時,狄仁傑據理直言,陳訴冤情,由於對答如流,讓閻立本十分驚訝,臨走時稱讚道:「孔子曾說觀察一個人的過錯,就可以知道他的人格品行。今日我...
坐而待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坐以待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管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主張國富兵強的理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許多領域都有卓著的建樹。《管子.參患》一篇強調了軍隊建設與修明政治、發展經濟應緊密結合。本文主要在說明:擁有廣大的軍隊,卻不得軍心,和自己一個人單獨作戰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兵器不完備鋒利,就和沒有任何武器是一樣的;鎧甲不堅固細密,就和不穿鎧甲的人是一樣的。同理可證,用較短的兵器,去迎擊從遠方射來的箭,就等於是「坐以待死」(坐著等死),因此要在戰爭中贏得勝利,就必須講求兵器的銳利、將士的素質,以及主帥領導的方法。後來「坐以待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面臨危難,不採取...
節食縮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節衣縮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代的白圭是著名的商人和經濟專家,因為擅長經商而名滿天下。他最主要的致富理論是「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強調經商必須掌握行情和時機。當某種商品因生產過剩而導致低價拋售時,他便大量收購;等到市場缺貨,導致高價索求時,他再賣出。除了能看準時機,逢低買入,逢高賣出,很會經商之外,也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在《史記》中記載著,白圭對於飲食不講究奢華,十分克制自己的欲望,對於衣服也非常儉樸,總是和奴僕同甘共苦。白圭認為經商不只是追逐財利,還強調商人必須有豐富的知識學養,像伊尹、姜子牙一樣有謀略,像孫武、吳起用兵那樣果斷,像商鞅執法般嚴謹。如果不能具備智、勇、仁、...
雲翻雨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翻雲覆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杜甫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作博大雄渾,因此有「詩聖」之稱。杜甫雖然做過左拾遺、工部員外郎等官,但在政治上始終不得志,中年後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貧交行〉就是在貧困時所作,感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第一句「翻手作雲覆手雨」,說時人翻過手來是雲,覆過手來是雨,形容人心無常。富貴時人人巴結,落魄時無人理會,已經沒有像春秋時的管仲和鮑叔牙那樣相知相交的深厚情誼了。後來「翻雲覆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常用來形容人世反覆無常,如:宋.黃機〈木蘭花慢.問功名何處〉詞:「世事翻雲覆雨,滿懷何止離憂。」後來衍申出玩弄手段之意,如元.喬吉《揚州夢》第四折:「你不合打...
倪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306~1374)字元鎮,號雲林,又號荊蠻民,滄浪漫士等,是元末著名的畫家。工詩,善畫山水,早年師董源,晚歲以天真幽淡為宗,風格簡逸,與黃公望、吳鎮、王蒙合稱為元末四大家。世存其畫作有〈雨後空林〉、〈梧竹秀石〉等圖。
礁溪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鄉鎮名。位於宜蘭縣。面積約一百平方公里。清嘉慶初年,先民至此,有坑谷而無水,稱之為「礁坑」。後因洪水,坑谷為砂石填埋,故稱之為「礁溪」。為著名溫泉風景區,有「小北投」之稱。
禱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神祈禱時所用的文詞。如:「為子祈禱文是美國麥克阿瑟將軍所寫的一篇著名禱文。」也作「禱告文」。
批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人大量採購添加貨品。如:「臺北市迪化街是著名的南北貨批貨中心。」也作「配貨」。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