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7.85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明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崇高顯明的德性。《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弔民弗汭,伐罪中。」
氐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氐族與羌族。三代以前即已名見史冊。氐與羌族類繁多,關係密切,故常連用,漢時始分稱,氐居國境之西及西南部,羌居西境,並伸至西域。漢時為西南夷的一部分,今則歸屬藏族系。《詩經.商頌.殷武》:「昔有成湯,自彼氐羌。」漢.武帝〈賢良詔〉:「北發渠搜,氐羌來服。」
背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抱必死決心,奮戰取勝。參見「背水陣」條。唐.羅隱〈投鹽鐵裴郎中啟〉:「然後驅淮陰入趙之師,更謀背水,整將渡河之卒,重議焚舟。」
減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減少。《史記.卷二三.禮書》:「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孫通頗有所增益減損,大抵皆襲故。」
傍門依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依靠別人,不能自立。明.孫仁孺《東郭記》第二齣:「盡宇內楚燕韓,傍門依戶者,共是俺一家友生。」也作「傍人門戶」。
不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顧念、不體恤。《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今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晉.劉琨〈勸進表〉:「狡寇窺窬,伺國瑕隙;齊人波蕩,無所繫心,安可以廢而不恤哉!」
秣馬利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厲兵秣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厲兵,磨利兵器。秣馬,餵馬。「厲兵秣馬」指完成作戰的準備。《左傳》記載:魯僖公三十二年,駐防鄭國都的將杞子,派人報告王他們已掌管鄭國都的北門,是攻打鄭國的好機會。三十三年春天,王決定派兵攻打鄭國。鄭國商人弦高在前往周都城經商途中遇到軍,知道軍意圖後,他一方面用四張獸皮和十二頭牛慰勞賞賜軍,一方面則是派人趕緊回報鄭穆公這件事。鄭穆公獲報後,派人去招待國駐軍休息、居住的房舍察看,結果見到他們已經捆物裝車、磨利兵器、餵好馬匹,完成作戰的準備。於是鄭穆公將計就計派皇武子去送行,讓軍知道鄭國已有防備,免去一場戰爭。後來「厲兵秣馬」被用來指完成作...
連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個套連一個,能各自轉動而不可分開的一串環。《戰國策.齊策六》:「始皇嘗使使者遺軍君王后玉連環,曰:『齊多知,而解此環否?』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謝使曰:『謹以解矣』。」
八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代統一文字之後,所通用的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等八種書體。大篆相傳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小篆為李斯、趙高、胡母敬據大篆簡化而得,大、小篆並簡冊所用;刻符施於符信;蟲書乃於篆文基礎上裝飾鳥蟲圖形;摹印使用於璽印之上,也稱為「繆篆」;署書指封檢上之題字;殳書則用於戈、戟等兵器題銘;隸書行於公府。漢.許慎《說文解字.敘》:「自爾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多多益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也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初為泗上亭長,末群雄並起,劉亦起於沛縣。劉氏先項羽入關中,降王嬰,除苛法,項羽封劉為漢王。後劉邦定三,俟時機成熟,滅羽而有天下,國號漢,定都於長安。在位十二年崩。廟號高祖。 (2) 從容:舒緩悠閒的樣子。 (3) 信:韓信(?∼西元前196),西漢淮陰人。助漢高祖伐魏、舉趙、降燕、破齊,封為齊王,後徙封楚王,高祖疑其背叛,偽作雲夢之會,擒置咸陽,降封淮陰侯,終為呂后所殺。 (4) 不:音ㄈㄡˇ,表示否定,同「否」。 (5) 將:音ㄐ|ㄤˋ,率領。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