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98.96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偏差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偏差行為的理論。由涂爾幹和墨頓提出,他們假定偏差行為是來自社會結構的缺陷,特別是文化價值與制度規範之間的矛盾。換句話說,就是當部分國民缺少適當的認可手段去達成社會上所讚許的價值目標時,這些人將在目標與手段上求其變通或偏差。如當一個人被拒絕或不公平地被剝奪就學、就業、晉升等的機會時,就作奸犯科,以期達到成功或揚名立萬的目標。這派理論著眼於階層間機會的不平等,故也稱為「緊張理論」。
民族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族性是一個過程,因共有與共享的文化特徵,對其世界觀所表現之情感內韻、精神特質、思維方式與行為模式之總和。
新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思想或行為走在時代尖端。如:「他的打扮一向都很新潮。」
莫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霸主,桓公尊為「仲父」。《管子》一書是他的思想代表作。在〈七臣七主〉篇中,評論七種國君和七種臣子行為的得失。說明君主治國的態度和方法,在在影響了臣子和人民的行為。其中提到一種擅作威福的暴君,喜怒無常,動輒嚴厲治罪而殺人,絕不寬赦,那麼臣子就會震驚而不知如何是好。君主若不及時覺悟,則國家的法度日漸衰敗,國家也就不再安定了。後來「不知所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也有人以為這句成語是從《論語.子路》中,孔子所說的「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演變而來。一個國家不行禮樂,刑罰不公平,人民當然無所適從,不知所措了。《論語》原文中的「錯」,就是「措」的通假字。
伊拉斯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人道主義者之一,伊拉斯慕思終其一生都在為保衛天主教的一種傳福音構思而奮鬥。他持續批評主教們及教廷的行為及生活方式是和傳福音相違背的。他的許多著作裡,The Praise of Folly是最受矚目的。依拉斯慕思長期在歐洲各地旅行,尤其是在英格蘭和在義大利的期間,他發展了以基督為中心思想的人道主義思想。即使他的思想是十分接近路德,他卻也從不願意成為新教徒或者是鼓勵教廷改革的,更別說是在教會裡分旁派系,至始至終,他都是十分忠誠於他心中所篤定的平靜和合諧。當他在巴黎準備神學博士時(1495-1499),他是兼職孩童老師來賺取...
全年教育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年教育制(year-round schooling)目錄1 定義2 目的3 緣由4 反對論者5 現行狀況6 中英文關鍵字 定義係指打破長達三個月的暑假時間,重新安排學校行事曆的一種學校行政制度。全年教育制是一種學習時間的重新安排,目地再透過創新的態度,改變既有的行為模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效能。註1 目的破除大家習以為常的學校寒暑假制度,維持學生學習的完整性、穩定性,用來提高中小學學生的學習成就。 緣由由於現代經濟活動方式變化大,我國學生的學習成就相對低於其他國家,因此有必要從教育觀點全面檢核長年實行的學期、學年及寒暑...
它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荀子嘗譏其縱放情性、行為怪誕,但其卻振振有辭,欺惑愚眾,以假亂真。《荀子.非十二子》:「縱情性,安恣睢,禽獸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它囂、魏牟也。」
小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細微瑣碎的事情或行為。如:「不拘小節」。《荀子.王制》:「大節是也,小節是也,上君也;大節是也,小節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
偷世竊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掌握法度,是為了要擁有生殺的權柄,然而現在遵守法度,想要忠心侍奉君主的人,卻不得進見;而言語巧詐,行為姦軌,僥倖得以偷欺於世的人,反而能夠常常接近君王,得到重用。 「盜名」則是出自《荀子.不苟》。荀子認為:富貴是人性所愛,貧賤是人性所惡,如果有人厭惡富貴,喜愛貧賤,這是違反人性,用來盜取聲望的作法。這兩個典源,一見「偷世」,一見「盜名」,後來被合用演變成「欺世盜名」,用來比喻欺騙世人,盜取名譽。
飆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車速如暴風一般快速。特指現今部分青少年瘋狂騎汽機車的玩命遊戲。如:「飆車行為太危險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