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振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興起。《宋史.卷一三○.樂志五》:「樂正撞景鍾,鼓吹振作。」
2.奮發。《喻世明言.卷三二.游酆都胡毋迪吟詩》:「自石晉臣事夷敵,中原至今喪氣,一時不能振作。」
依樣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擾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務農興學,慎刑薄斂,與百姓休息,但過度重文輕武、偏重防內,造成宋朝長期的積弱不振。在位十六年,廟號太祖。 (3) 翰林:職官名。唐宋為內庭供奉之官,方技、雜流,亦待詔翰林。 (4) 葫蘆:植物名。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蔓草。以其果實狀似壺及蘆,故稱為「壺蘆」。全株有毛。莖細長,以卷鬚絡於他物;葉掌狀淺裂、具齒、互生;花單性、同株、色白而有綠線,萼漏斗。瓜果粗長,初生有細毛,成熟後,皮面光滑。可供食用及藥用。 (5) 玉堂之壁:翰林院的牆壁。玉堂,北宋太宗淳化年間,賜翰林「玉堂之署」四字,後遂用玉堂代稱翰林院。〔參考資料〕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四》胡衛、盧祖臯在翰...
灰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遭逢失意,志氣消沉,氣餒不振。宋.蘇軾〈紫團參寄王定國〉詩:「灰心寧復然,汗喘久已靜。」《紅樓夢》第七一回:「鳳姐由不得越想越氣越愧,不覺得灰心轉悲,滾下淚來。」也作「灰念」。
後遺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因某種問題處理不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如:「最近大家的工作士氣顯得委靡不振,是公司大幅裁員引起的後遺症之一。」
李自成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經歷2 清兵入關3 關鍵字4 出處 經歷李自成之亂(The Rebellion of Li Zicheng)是明朝末年發生的動亂,造成清朝的建立。李自成由驛卒而當兵。崇禎二年(1629年),軍隊調防時,他在榆林投身亂軍。高迎祥被捕後,繼高之稱號為「闖王」,但勢力不振。崇禎十三年(1640年),華北發生大饑荒。隱匿四川山中的李自成,轉往河南開始活動,統一各地叛軍,形成一大勢力。之後獲杞縣的知識份子李嚴參加。李嚴在平民之間就頗有聲望,也了解農民的苦楚,因而勸李自成提出「五年不徵」(五年不徵租稅)、「貧富均田」之類的口...
鬥志昂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委靡不振
消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志衰頹不振。如:「他最近意志很消沉。」
百折不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一蹶不振
頹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頹廢衰敗,委靡不振。唐.李白〈金門答蘇秀才〉詩:「得心自虛妙,外物空頹靡。」
低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頹喪不振。如:「看他一副低靡的樣子,大概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