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濡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遲留、停滯。《孟子.公孫丑下》:「三宿而後出晝,是何濡滯也?」宋.范成大〈次韻李器之編修靈石山萬歲藤歌〉:「山腰澗底莫濡滯,早晚天風吹蛻蟬。」
呆似木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那隻看似「木雞」的鬥雞來比喻人學養高深,態度穩重,從而故有「木雞養到」之語。但後人又取「木雞」不動的停滯模樣形容失神的樣子,後來「呆若木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愚笨或受驚嚇而發愣的樣子。
隨波逐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波逐流」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八四.屈原列傳》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1>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注解〕 (1) 凝滯:停滯不動。
隨波同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波逐流」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八四.屈原列傳》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1>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注解〕 (1) 凝滯:停滯不動。
硬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物體失去活動力或思考停滯、僵化。如:「他的思想已經硬化了,很難再與他溝通。」
逐浪隨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波逐流」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八四.屈原列傳》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1>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注解〕 (1) 凝滯:停滯不動。
法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指佛法。佛陀說法能摧破眾生的煩惱,猶如輪王的輪寶能輾摧山嶽巖石,而又不停滯於一人、一處,輾轉傳人,有如車輪,故稱為「法輪」。《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二:「得轉法輪成熟眾生方便解脫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停滯積聚。宋.陸游〈稽山行〉:「鏡湖滀眾水,自漢無旱蝗。」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八下.滇遊日記九》:「一出巃嵷山,滀為海子,流為高河,南至城東北。」
學習高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的曲線出現高原停滯的現象。學習進步到某一程度後,即因瓶頸而停滯,無法再繼續進步。此時停滯的曲線水平如高原一般,稱為「學習高原」。
太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數量超過。《紅樓夢》第五一回:「這纔是女孩兒們的藥。雖然疏散,也不可太過。舊年我病了,卻是傷寒,內裡飲食停滯,他瞧了,還說我禁不起麻黃、石膏、柷實等狼虎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