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巴瑞雪尼可夫,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俄裔美籍芭蕾巨星、編舞家與藝術總監。他生於俄國里加(Riga),自幼進列寧格勒舞蹈學校,受教於普式金(Pushkin);於1966年正式加入著名的基洛夫芭蕾舞團(Kirov Ballet),傑出的舞藝使其成為該團最優異的獨舞者之一。名編舞者傑寇遜(Jacobson)特為其編製獨舞《威斯崔》(Vestris)。1970年在瑟給耶夫(Sergeyev)的《哈姆雷特》(Hamlet)舞劇演出主角,翌年又在卡瑟吉娜(kassatkina)及瓦西里奧夫(Vassiliov)的《創世記》(Creation of the World)中演出亞當(Adam)一角。為期待演出更多的現代芭蕾作品,1974年...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海倫樂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指硬體或軟體系統的一種錯誤狀態,在該狀態下系統無法接受輸入(聾)和無法產生輸出(啞)。通常是因執行無限迴路所造成。
(二)在個人電腦是指在螢幕保護程式執行下的一種特定故障模式,即螢幕保護程式略過所有的中斷而無法進入其他應用程式。
容為韶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南北朝時代,宋(西元420∼西元479)建國後,於永初元年(西元420),將前代之《正德舞》改稱《前舞》。孝建二年(西元455)改《前舞》為《容舞》。《容舞》被認為是舜時之《韶舞》,該舞於漢高祖(西元前206∼西元前195)時稱《文始舞》。《容舞》所用之舞具亦與《文始舞》相同;皆為籥與翟。此舞在宋時代,用於郊祀與宗廟祭祀禮儀中。
《通典.卷一四七》、《南齊書.樂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復。《南史.卷八.梁元帝本紀》:「舊邦復,函、洛已平。」
恩;殤逝之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曲名。愛爾蘭的傳統輓歌之一種,蓋爾語稱「Cumhadh」,此歌如西班牙的「荷他」(jota),但形式上如「深歌」(Cante Hondo)。配合此歌的舞蹈莊嚴而緩慢,有時以往返墳上的方式一路行進,哀唱不輟。這些「哀唱者」主要由職業性之專業人員擔任,稱作「mena-caoine」,通常是四到六人為一組。最年長者為領唱者,其他人隨之唱和,此歌曲一般說來無伴奏,偶而以小提琴為之。「哀唱者」吟唱著既定的曲調和詞句,但偶而會來固定的一句:「你為何要走?」之輓言,這句哀傷的問話夾雜在對生命、信仰的讚詞中出現。整個「殤逝」之形式如羅馬的「funus」;然而,儀式是「守靈」,有時富人或社會上達官顯要之喪,此...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撒琳娜;強盜的女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三幕五景舞劇。裴洛堤(Jules Perrot, 1810-1882)編舞編劇,普尼(Cesare Pugni, 1805-1870)作曲,馬歇爾(Charles Marshall)舞台設計,1846年3月3日首演於倫敦女王陛下劇院(London, Her Majesty´s Theatre)。故事內容:第一幕,畫家羅沙(Salvator Rosa)被來自Abruzzo的強盜俘虜,竟然愛上了女頭目撒琳娜(Catharina),她的部下迪亞沃里諾(Diavolino)隊長也喜歡她。雖經羅沙及一位官員的勸說,撒琳娜依舊不接受召降。這裡有一段她的「戰鬥舞」(Pas Stratégique)...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小甲小茗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甲小茗荷Acroscalpellum michelottianum屬於鎧茗荷科Scalpellidae,頭部白色至淡黃色,長度達40mm,具有14片平滑的殼板。背板近卵形,其峰緣突出;楯板四邊形; 上側板為三角形;峰側板為角形(horn-shaped);內中側板為三角形;吻側板很扁;峰板彎曲。 分布於全世界,在台灣為新紀錄種。為深海種,附生於柳珊瑚,腹足類的殼與岩石上。
;鐵桿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非洲迦納地區舞蹈,舞者攜鐵桿,著皮靴,且穿著貝特里全套服裝(Betekeli ensemble),此服裝是垂著的袍子、褲子臀部設計有延長部份。當舞者作迴旋動作時,袍與褲皆跟著轉,看起來像撐起的傘旋轉之貌。此舞最具衝擊力是在於頓足及鐵桿敲擊地面二者聯合之節奏。《塔》都以群舞形式呈現,而不以個人競技的方式出現。
K.W. Asante《African Dance》1996.
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在新赫布里地群島的馬勒庫拉(Malekula)一種婦女所表演的那連(Na-leng),即模仿劇及迷宮舞或一種圖形舞蹈。在馬基如(Maki-ru)的大祭禮當日黎明時於舞蹈場地,由馬基男人(成年禮之入會者)的妻子表演,此舞與作牲禮的野豬有關,而馬基男人不久即將參加此祭禮。婦女舞者於其背後綁著一高過頭部的大裝飾物叫好庫里(hokuri),係在一椰樹葉橫梗上以各式各樣草本植物作裝飾而成。舞者一面用竹子擊打地面並唱歌,一面在場地上橫衝直撞奔跑,手上拿著羅馬飛(ro-mavi)樹枝在身前畫圓揮舞。當舞蹈結束,妻子們在場地的一端丟下竹子後跑過場地到達海邊,背後有一位或兩位馬基男人揮舞葉狀樹枝追逐,此種...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1848~1931)是加拿大社會與教育改革家,出生於新史寇西亞的比克托郡(Pictou County, Nova Scotia),在史寇西亞學院接受早期教育。在當地設立義務教育學校之前,在鄉村學校擔任教職,為改善自己的教學能力與學歷條件,馬進入位於祖羅的省立師資學校(Provincial Normal School at Truro)就讀,於一八六六年自該校畢業。馬重回鄉村學校擔任教職,數年之後,他再進入多豪濟學院(Dalhousie College)攻讀,於一八七三年獲得藝術學士文憑,並得到數學與物理成績優等獎,一八八○年,再獲得哈利法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Ha...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