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82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吃大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吃、大口咬。《紅樓夢》第四九回:「我們這會子腥膻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繡口。」
吞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咀嚼而大口吃下。如:「傳說江裡的蛟龍常吞吃來往的船客。」《水滸傳》第六五回:「張順聽了這話,恨不得一口水吞吃了這婆娘!」
佚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灑脫曠達。《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為人簡易佚蕩,口吃不能劇談,默而好深湛之思。」
彫蟲小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雕蟲小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揚雄是西漢後期的重要文人,口吃不善言談,以文章名世。揚雄的學術成就,自古以來頗多爭議。張衡稱讚他「妙極道術」,張子侯甚至尊為「西道孔子」;朱熹則認為他「拙底工夫」,只會模仿。揚雄的成就主要表現在三方面。在思想上,揚雄模仿《周易》著《太玄》,模仿《論語》著《法言》,雖曰模仿,但其中不乏新見,可說是繼承了《周易》、《論語》的傳統,而又加以超越。在文字研究上,揚雄著有《方言》一書,是最早的方言研究專書,開啟日後方言研究的先河,是研究漢代方言、音韻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揚雄也是一個出色的文學家,早年他曾模仿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作〈甘泉賦〉、〈羽獵...
歧音異義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指音讀不同,意義也不同的多音字。如「吃」音ㄔ時作為動詞,音ㄐㄧˊ時,作「口吃」的意思。也稱為「破音字」。
劇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暢所欲言。《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為人簡易佚蕩,口吃不能劇談。」《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二則眾同袍劇談竟日,可以解慍,豈可為無益之悲?」
粗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笨拙、不靈巧。《宋書.卷六二.王微傳》:「小兒時尤粗笨無好,常從博士讀小小章句,竟無可得,口吃不能劇讀,遂絕意於尋求。」《紅樓夢》第九八回:「寶丫頭雖生的粗笨,心裡卻還是極明白的。」也作「麤笨」。
演說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演說為職業,或擅長演說的人。如:「他小時候雖曾患有口吃的毛病,後因勇於克服障礙,終於成了名演說家。」
大舌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吃、結巴。如:「他沒啥缺點,就是說話有點大舌頭。」
蹇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吃,說話不清晰流利。北周.庾信〈謝滕王集序啟〉:「言辭蹇吃,更甚揚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