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擗踊拊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擗,拍打胸部。踊,以腳頓地。拊,敲擊。擗踊拊心形容捶胸頓足,哀痛萬分的樣子。漢.揚雄〈元后誄〉:「四海傷懷,擗踊拊心,若喪考妣。」
發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病、害病。《宋書.卷六二.王微傳》:「微深自咎恨,發病不復自治,哀痛僧謙不能已。」
泣血椎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睛哭得出血,並自捶胸脯。形容哀痛到了極點。如:「老年喪子,最是令人泣血椎心。」也作「椎心泣血」。
傷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悲傷哀痛。《史記.卷二十五.律書》:「今匈奴內侵,軍吏無功,邊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為動心傷痛,無日忘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五:「尚書正為女兒駭骨無尋,又且女婿將到,傷痛無奈,忽見裴家蒼頭有書到,愈加感切。」
哀鴻遍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哀鴻遍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哀鴻遍野」是由《詩經.小雅.鴻鴈》:「鴻鴈于飛,哀鳴嗷嗷」兩句句義擴大而來,原意是找不到棲身之所的鴻鴈,悲傷哀痛地鳴叫。又根據〈詩序〉所寫,〈鴻鴈〉一詩是用來讚美周宣王,因為在當時「萬民離散,不安其居,而能勞來還定安集之。至于矜寡,無不得其所焉」,而周宣王中興周朝,讓流離失所的人民得以安居樂業,所以「鴻鴈于飛,哀鳴嗷嗷」又引申為形容流離失所的難民,呻吟呼救的悲慘景況。後來就用「哀鴻」比喻流離失所的災民。「哀鴻遍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如清代湯斌〈睢沐二邑秋災情形疏〉:「歷年災患頻仍,黎民塗炭,今春賣兒賣女者,有...
血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自己的血所寫成的遺書、訴狀或志願書等,表示激憤、哀痛或決心。《西遊記》第九回:「我娘若不信,見有血書汗衫為證!」
時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事與願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是他的好友呂安為其兄呂巽誣諂繫獄,他仗義執言,卻受到牽連,在獄中藉以抒發情緒之作。他生性不與世俗同流,志在守樸全真,對於自己無端被陷害入獄,心中的哀痛和憤慨,是誰也比不上的。他感嘆身陷囹圄的殘酷事實,和本想「嗈嗈鳴鴈,奮翼北遊」──像雁一樣翱翔天際自在悠遊的願望相違背。最後他和呂安全因此被殺了。後人就以「事與願違」表示事實和願望相違背。
張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姜夔一派傳統,音律和諧,婉轉流暢。早年詞作主要寫他富貴悠閒生活;宋亡後多寫身世之感、家國之恨,淒清哀痛,意趣高遠。晚年作有論詞專著《詞源》。詞集《山中白雲詞》存詞302首,其代表作為:八聲甘州。 參考資料http://home.educities.edu.tw/f5101231/s23.htmlhttp://www.chiculture.net/0412/html/b01/0412b17.html#維基百科
湘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舜的二妃娥皇、女英,因哀痛舜崩殂,自溺於湘江,化為湘水之神,稱為「湘靈」。宋.蘇軾〈江城子.鳳凰山下雨初晴〉詞:「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
愴地呼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極度的哀痛絕望。《醒世恆言.卷一○.劉小官雌雄兄弟》:「又延兩日,夫妻相繼而亡,二子愴地呼天,號淘痛哭,恨不得以身代替。」也作「愴天呼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