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水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水泛濫成災。《後漢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今兗豫之人,多被水患。」《元史.卷六二.地理志五》:「海寧東南皆濱巨海,自唐、宋常有水患。」
寒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提到「寒」字的。<周書.時訓篇>記載:「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後五日,雀入大水為蛤;後五日,菊有黃華。」清楚言道,寒露時節的景況。 無射之音我國古代用八卦中十二辟卦表示一年中十二個月的氣候變化,而律呂證實每種氣候來臨。律呂指的是在陝西、河南邊界,形狀傳言像竹子卻不是的呂管,依一定長短粗細,傳說中埋於天山的陰谷,共十二種,管中充滿盧灰,用竹衣(竹子內的薄膜)貼上,冬至一陽生之時,最長管子的灰遍噴出,發出聲響,每月一次,由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宮、無射、應鐘十二種聲...
不食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不能開墾耕種或無法生產糧食的土地。《禮記.檀弓上》:「吾縱生無益於人,吾可以死害於人乎哉?我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葬我焉。」《戰國策.秦策四》:「此皆廣川大水,山林谿谷,不食之地。」
水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久雨、河水氾濫、融雪或山洪暴發等因素而造成的災害。《穀梁傳.莊公七年》:「秋大水,高下有水災,曰大水。」《宋史.卷一九二.兵志六》:「河北連年水災,流民未復。」
山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暴雨或積雪融化,從山中奔瀉而下的大水。如:「山洪暴發,沖毀了下游的道路和橋梁。」
滔滔不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且以滿溢的美酒,和燒烤烹煮過的美食,作為祭祀的供品。用歌曲、舞蹈來歡迎,並祈求神靈降福,像奔流不停的大水,連續不斷,永遠不竭。文獻原來用「滔滔不竭」,竭是盡的意思。後來演變成「滔滔不絕」,絕是中斷的意思。「滔滔不絕」用來形容說話連續不斷。較早的書證如《蕩寇志》第三二回:「張繼問起曹州攻取之法,成英反覆議論,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張繼一毫不懂,連聲稱是而已。」
風櫛雨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櫛風沐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相傳在堯的時代,天下發生大水,把田地和房子都沖毀了,人們生活十分痛苦。於是堯派禹前去治水。禹是個十分認真負責的人,有悲天憫人的胸懷。他親拿著治水的工具,和工人們一起開通水道,疏通洪水,因為太勞累,以至小腿上面的毛也被磨光了,身體常常浸沐在驟雨中,頭髮被烈風給吹動著,也就是頂著烈風急雨不斷辛勤工作,只希望早日消除洪水,讓天下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莊子.天下》文載,墨子稱禹「沐甚雨,櫛疾風」,後來「櫛風沐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在外奔走,極為辛勞。
尼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坦廣闊的原野。《左傳.桓公元年》:「秋,大水。凡平原出水為大水。」《文選.王粲.七哀詩二首之一》:「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藍蔭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03~1979)宜蘭縣人。我國著名的水彩畫家,曾留學日本。作品風格純樸,富鄉土色彩。西元一九七一年在巴黎膺選為世界十大水彩畫家之一。著有《鼎廬小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