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游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勇,地方臨時招募的士兵。游勇指無編制的散兵。清.俞樾《春在堂隨筆》卷三:「今海內新遭髮捻之禍,元氣已極敝矣,無業之游民,失職之游勇,伏戎於莽,紛紛皆是。」
孤恩負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刺史。敞起亡命,復奉使典州。 〔注解〕 (1) 備位:自謙充數之詞。 (2) 待罪:古代官吏常恐失職獲罪,故以此為自謙之辭。 (3) 京兆:京兆尹。漢代轄治京兆地區的行政長官,職權與俸祿與郡守相當。後亦借指京師地區的行政長官。 (4) 賊捕掾:主管捕治盜賊之官。掾,音ㄩㄢˋ,古代官府屬員的通稱。 (5) 素:一向的。 (6) 恩貸:施恩授與。 (7) 章劾:彈劾。 (8) 受記考事:接受處分。 (9) 五日京兆:比喻任職的時間已不久了。見「五日京兆」。 (10) 無狀:不肖、無禮。 (11) 枉法:破壞法律。
一毫不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絲不苟」之典源,提供參考。 ※《周禮.地官.大司徒》大司徒之職: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擾邦國。……施十有1>二教焉:一曰以祀禮2>教敬,則民不苟3>;二曰以陽禮教讓,則民不爭;三曰以陰禮教親,則民不怨;四曰以樂禮教和,則民不乖;五曰以儀辨等,則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則民不偷;七曰以刑教中,則民不虣;八曰以誓教恤,則民不怠;九曰以度教節,則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則民不失職;十有一曰以賢制爵,則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祿,則民興功。 〔注解〕 (1) 有:同「又」,音|ㄡˋ。 (2) 祀禮:祭祀的典禮。 (3) 不苟:不輕忽、不草率。
玉石俱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之前,胤侯做了這篇〈胤征〉來訓誡勉勵將士們。文中提到:「今天我將要率領你們這些勇猛的將士,前往討伐失職的羲氏與和氏。你們應該輔助我,一同為天子效力。崑崙山上如果發生大火,美玉和石頭都將一同焚毀;天子的官吏若是失職,對天下百姓所造成的傷害比烈火還要可怕啊!」後來「玉石俱焚」被用來比喻不論賢愚、善惡、好壞同時受害,盡皆毀滅。
把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寫作。如:「這大半輩子的生命,盡消磨於把筆之間。」唐.韓愈〈送靈師〉詩:「失職不把筆,珠璣為君編。」
忝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職、不盡職。晉.傳咸〈御史中丞箴〉:「竊位憲臺,懼有忝累垂翼之責。」
溺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職、不盡職。《漢書.卷九○.酷吏傳.序》:「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媮快乎?言道德者,溺於職矣。」
冤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冤屈悲苦。《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貧窮孤弱,冤苦失職,甚不稱陛下之意。」《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一八出》:「一點幽魂,滿懷冤苦。」
守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守住前人所創立的基業。《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謂知徐吾、趙朝、韓固、魏戊,餘子之不失職,能守業者也。」
嚴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厲的處置。[例]政府對於失職人員應該加以嚴處,才能避免以後類似事件的發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