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9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琹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誤及缺點。曾是「文藝少女」的母親將對生命的熱情全部灌注在兒女身上,尤其對身為老大的琹涵投資更是多。他始終認為「老大教的好,弟妹自然會仿效」,到後來才發現每個孩子其實都是截然不同的個體。母親從她很小時,就陪著她閱讀、去圖書館、教她如何使用郵購買書,全心全意栽培她向創作之路前進。於是,入小學後,琹涵開始投稿。一直到大學畢業後開始教書,忙碌的生活幾乎佔滿所有的時間,因此這階段的寫作,比較像是為了向母親交差,並不確定自己要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真正下定決心要創作,是在民國六十八年,琹涵弟弟考上公費留學的時候。身為老大的她,一直有著強...
坐立不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焦急、煩躁,心神不寧的樣子。[例]醫生正在為兒子施行急救手術,他們夫妻倆始終擔心得坐立不安。
不可多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非常難得。如:「那孩子年紀小卻能幫忙做家事,真是不可多得。」漢.孔融〈薦禰衡表〉:「鈞天廣樂,必有奇麗之觀;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冉伯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思想3 著作4 評價5 參考資料 生平冉伯牛,名耕,字伯牛,春秋時魯國(今山東曲阜)人,生於魯襄公二十九年,卒年不詳。孔子弟子,少孔子七歲,出身貧寒,與冉雍同宗。孔子為魯司寇,行攝相事,曾使伯牛為中都(今山東汶上西)宰。任魯國的中都宰期間,孔子很器重他。孔子周游列國,他始終相隨。孔子周游列國返魯後不久,他得了“惡疾”,從此一病不起,先孔子而死。在患有惡疾時,不願見人。據傳,冉伯牛患的是麻瘋病(古稱“惡疾”或“癩疾”)《淮南子‧精神篇》曰:「冉伯牛為厲」。《論語‧雍也》記載:『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
屢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次又一次。[例]父母、師長屢次苦口相勸,卻始終無法導正他偏差的觀念與行為。
大庭廣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庭廣眾」典源作「廣庭大眾」。「大庭廣眾」是指公開而人多的場合。《公孫龍子.跡府》中,記載了尹文和齊湣王的一段對話。齊湣王經常感嘆他想任用士人,可惜國內卻沒有這樣的人,有一次尹文就問齊湣王說︰「如果有一個人,具備了士人的各種德行,在大庭廣眾的場合,受到別人的侮辱,卻始終不敢爭鬥,大王會任用他嗎?」湣王回答︰「這種懦夫算什麼士人?我當然不會用他!」尹文又說︰「這個人雖然受到侮辱卻不跟別人爭鬥,可是他仍具備身為士人的四種德行,那他仍然是個士人啊!大王你一下子說要用士人為臣,一下子又說不用士人為臣,難道大王一開始所想要找的人才並不是士人嗎?」尹文子的一番分析讓湣王無話可說。後來「大庭廣眾」這句成語...
左思右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覆的想了又想。[例]面對他人的惡意中傷,他左思右想,卻始終想不出曾經得罪過誰?
林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青樹」,成為年輕創作者景仰學習的對象,而熟悉他的人都稱他「林爺爺」,無論是台上或台下,林爺爺的心始終以最純善的心看待文學,提攜晚輩,是台灣文壇最溫暖的地方。 著作《小太陽》、《和諧人生》、《小方舟》、《鄉情》、《現代爸爸》、《爸爸的十六封信》、《彩虹街》、《我有兩條腿》、《汪小小學畫》、《小圓圓跟小方方》、《影子和我》、《林良爺爺寫童年》、《金魚一號.金魚二號》、《小鴨鴨回家》、《林良爺爺談作文-作文預備起》、《小太陽2老三的地方》、《你幾歲?》等 評價林良的文風獨樹一格,文字清楚易讀,堅持使用簡明的文字書寫,筆觸詼...
企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圖謀、計劃。[例]我企圖與他溝通,卻始終無法成功。
一往情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指人情感深厚、真摯,一旦投入,始終不改。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齣:「看到此處,令人一往情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