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76 ms
共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得不補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得不償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得不償失」原作「得不酬失」。漢時西羌所居區域,屬於西漢統轄範圍,由於漢代統治階級不斷侵奪西羌生存的空間,羌人抗爭前後延續一百餘年之久。羌人與漢朝力量對比雖然懸殊,數次抗爭都被漢朝鎮壓下來,但漢朝長期所耗費的人力金錢甚巨,等到羌人亂事略定,而漢朝的國勢也已衰弱了。所以范曄感歎說:國家付出這麼大的成本去平亂,但所得的效果卻是有限,並且造成國勢的衰敗,實在是「得不酬失」啊!酬,就是報償的意思。後來「得不償失」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所得不足以抵補所失。出現「得不償失」的書證如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詩:「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釋;感時嗟事變,所得...
|
判若天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相差極為懸殊。《清史稿.卷四九一.忠義傳五.李福培傳》:「恩綬無守土責,而視死如歸,不特與草間偷活判若天淵,即較之城亡與亡亦分難易。」也作「判若雲泥」。
|
貧富不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財物分配不平均,窮人和富人的錢財,差距懸殊。如:「貧富不均,容易造成社會的不安。」
|
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朋友之間,彼此身分地位懸殊,交情深淺、真假,便可以顯現出來。《警世通言.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黃勝巴不得杜絕馬家,正中下懷。正合著西漢馮公的四句道是:『一貴一賤,交情乃見;一死一生,乃見交情。』」
|
太山鴻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輕重差別懸殊。語本《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太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也作「泰山鴻毛」。
|
太山壓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分上,暫時隱祕不加以追究。後來「泰山壓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太山破雞子」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強弱懸殊,穩操勝算。
|
革命先烈紀念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1911年4月27日(農曆3月29日),同盟會黃興等人於廣州黃花岡起義,攻打兩廣總督署,因眾寡懸殊而失敗。為紀念此次革命殉難的青年,政府特定3月29日為「青年節」,也稱為「革命先烈紀念日」。
|
得不償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得不償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得不償失」原作「得不酬失」。漢時西羌所居區域,屬於西漢統轄範圍,由於漢代統治階級不斷侵奪西羌生存的空間,羌人抗爭前後延續一百餘年之久。羌人與漢朝力量對比雖然懸殊,數次抗爭都被漢朝鎮壓下來,但漢朝長期所耗費的人力金錢甚巨,等到羌人亂事略定,而漢朝的國勢也已衰弱了。所以范曄感歎說:國家付出這麼大的成本去平亂,但所得的效果卻是有限,並且造成國勢的衰敗,實在是「得不酬失」啊!酬,就是報償的意思。後來「得不償失」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所得不足以抵補所失。出現「得不償失」的書證如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詩:「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釋;感時嗟事變,所得...
|
鴻毛泰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二者輕重懸殊,多指生命價值的重大和輕微。語本《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舊唐書.卷一二七.列傳.彭偃》:「君子遇夷險之機,不易其節;小人昧逆順之道,而陷於刑。鴻毛泰山,斯為至論。」
|
雲泥異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同得像天上的雲和地下的泥般。比喻地位懸殊。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亮空閑沒可做時,每念臨安相聚之適,而一別遽如許,雲泥異路又如許。」明.李昌祺《剪燈餘話.卷五.賈雲華還魂記》:「妾命薄春冰,身輕秋葉,雲泥異路,濁水清塵,然既委身於君子,豈再托體於他人。」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