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拘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拘泥、局限。如:「凡事應尊重大家的意思,不要拘囿於個人的成見。」
刖足適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勉強遷就,拘泥舊例而不知變通。參見「削足適履」條。如:「吸取別人的經驗時,要能靈活運用,切忌刖足適屨。」
通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可通行的管道、路徑。如:「處理事情如遇到阻礙時,何必固執拘泥,只要換條通路,或許便能豁然開朗、海闊天空了!」
膠柱調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念,掌握這種觀念才能順著新的環境而有所調整變化。後來「膠柱鼓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變出,用來比喻做事拘泥而不知變通。
不用客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請對方不必拘泥為客之禮,隨便一些的用語。如:「不用客氣,請自行取用!」
國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畫的簡稱。參見「中國畫」條。
魚得忘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得魚忘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筌,是竹編的魚籠,用以捕魚。蹄,是捕兔用的網子,即是兔罝。莊子用筌和蹄比喻為了達成目的而採取的手段,捕捉魚和兔才是獵人真正的目的。如果已經捕捉到魚,那筌就沒有用處,已經捉到兔子,那蹄也失去了作用,這兩者就可以拋棄不用了。同樣的,言論和著作是用以闡明道理的工具,道家認為天地間的至理,並非言語文字所能傳示,所以主張人不可拘泥於語言文字之中,一旦通達道理,就應該捨棄這些外在的形式。後來「得魚忘筌」這句成語被用來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亦用來比喻人在達到目的成功後就忘掉賴以成功的手段或憑藉物,有背義忘恩之意。
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謂饗以訓恭儉,設几而不倚,爵盈而不飲,殽乾而不食,其說蓋有未然。此其二也。饗禮賜物未必皆酬幣,或拘泥禮經之文,以為饗禮賜物皆酬幣,其說蓋有未確。此其三也。人臣饗君及后夫人饗饋之事,文獻有徵,或本其時禮法之所許。或拘執禮文,以為二者皆非禮致譏,其說蓋有可商。此其四也。鼎數以十二為極,十有二鼎為正鼎九,陪鼎三,鉶不得與其數。或謂鉶即陪鼎,其說蓋有可議。此其五也。左傳命宥乃天子躬親嘉勉,勤勞於王事之辭,或謂命宥即命酢,其說蓋有可疑。此其六也。
晚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暮以後。《水滸傳》第四五回:「哥哥放心自去。晚間兄弟替你料理。」《紅樓夢》第六三回:「晚間吃酒,大家取樂,不可拘泥。」
滯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拘泥、固執。《朱子語類.卷六七.易.綱領下》:「若先靠定一事說,則滯泥不通了。」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孩兒忒滯泥,不必再沉吟。待他得志後,方顯老夫心。」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