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6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合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聲音符合旋律、節奏。《周禮.春官.大胥》:「秋頒學合聲。」北周.庾信〈燈賦〉:「楚妃留客,韓娥合聲。」
2.將二字合讀成一字的音。《四庫全書總目.卷四二.經部.小學類三.欽定音韻闡微》:「惟我國書十二字頭,用合聲相切,緩讀則為二字,急讀則為一音,悉本乎人聲之自然。」
3.齊聲。如:「每天清晨,寺廟裡的師父們都會合聲誦唸經文。」
蘭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陰曆七月的別稱。南朝齊.王融〈法樂辭〉其二:「恆曜揜芳霄,薰風動蘭月。」《事物異名錄.歲時部.七月》:「蘭月:提要錄:『七月為蘭月。』」
要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要的罪犯。《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他那裡來文,說是要提要犯余持。」
理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名。經學理窟的簡稱。宋張載撰,十卷。言性理之書。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九二.子部.儒家類.張子全書》。
食生不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裡的「援古恐其食生不化也」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一味守舊而不知變通。出現「食古不化」書證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七一.集部.別集類二四.空同集》:「平心而論,其詩才力富健,實足以籠罩一時,而古體必漢魏,近體必盛唐,句擬字摹,食古不化,亦往往有之。」
漫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筆寫成的文章,如明李詡有《戒庵漫筆》八卷。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二八.子部.雜家類存目五.戒庵漫筆》。
觀古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堂由精於版本目錄學甚及史學的葉德輝所建,由於其治學以經學、小學為主,故觀古堂所藏頗多此二類之書,尤其又以清人的經義著述為多,其中特別搜集乾嘉的詩文集,先後收得一百多家,葉氏一一為之撰寫提要,記述作者生平事蹟、詩源派別源流等。
外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正集以外的稿,多係經人蒐集而成者。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五○.集部.別集類三.詁訓柳先生文集》。
2.奏議類的稱呼,以道學家尊道學而薄事功,故於議政之文,稱為「外集」。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七三.集部.別集類二六.三魚堂文集》。
3.稱僧人的詩文。如僧宗泐有《全室外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七○.集部.別集類二三.全室外集》:「是編題曰外集,蓋釋氏以佛經為內學,故以詩文為外,猶宋釋道璨柳塘外集例也。」
目睹耳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自看到、聽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七○.史部.地理類三.武林舊事》:「蓋密雖居弁山,實流寓杭州之癸辛街,故目睹耳聞,最為真確。」也作「耳聞目見」。
圖書編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書籍本身的特徵加以編識,如書名、作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版次、冊數、面數,以及附注和提要等,予以簡明扼要的敘述,供讀書檢索之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