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3.26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降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將國升至杆頂再下降,使國與杆頂的距離為國長度的二分之一,以示哀悼。也稱為「下半」。
豎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豎頭也就是昭告大家今年度的遶境進香活動正式啟動。要在哪一天豎頭,同樣也是擲筊請示媽祖。當天頭的相關人員,會將新做好的頭放在大殿,由誦經團誦經、淨,並將貢香插入頭頂端的紅色葫蘆。
此外,頭組的人員,也會在沿路貼香條,公告進香路線,也有告知社會大眾之意。香條分為兩種,一種寫著「遶境平安」,張貼在經過的廟宇,做為行進間指引之用。另一種寫著「合境平安」,一般會貼在民家外面,有的民家是提供給進香團休息之用,有的則是宣告將要隨同去進香之意。
舉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場上豎起白,以表示投降的標幟。亦用以比喻服輸或沒辦法。如:「辯不過她那三寸不爛之舌,我只好舉白了。」
息鼓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偃息鼓」。見「偃息鼓」條。01.明.何良臣《陣紀.卷二.奇正虛實》:「乃息鼓偃,反前為後,似奔不奔,似驟不驟,勢似出伏,敵必可售。」旗息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蝶形花冠五瓣中最上方且通常最大的一瓣,稱為「瓣」。
取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拔取敵人的幟,斬殺敵人的將領。比喻驍勇善戰。《吳子.料敵》:「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扛鼎,足輕戎馬,搴取將,必有能者。」也作「搴虜將」、「搴斬將」。
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高竿。《三國演義》第七回:「忽一日,狂風驟起,將中軍『帥』字竿吹折。」也作「杆」。
相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摩,揮動。摩相助比喻盡心相幫助。《西遊記》第三三回:「說了誓,將身一縱,把尾子趬了一趬,跳在南天門前,謝了哪吒太子摩相助之功。」
順風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著風向扯開子。比喻趁著有利的時機方便作為。
臥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放倒軍,停敲戰鼓,肅靜無嘩,不露行蹤。《梁書.卷四五.王僧辯傳》:「及賊前鋒次江口,僧辯乃分命眾軍,乘城固守,偃臥鼓,安若無人。」《舊唐書.六九.薛萬徹傳》:「時梁師都以突厥之師頓於城下,蘭偃臥鼓,不與之爭鋒。」也作「偃息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