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4.99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山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的形勢。唐.儲光羲〈苑外至龍興院作〉詩:「山勢當空出,雲陰滿地來。」《三國演義》第六七回:「操次日自引兵為前隊;見山勢險惡,林木叢雜,不知路徑,恐有伏兵,即引軍回寨。」
刀耕火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砍伐林木,焚燒做為肥料,然後就地耕耨下種的原始耕種方法。《舊唐書.卷一一七.嚴震傳》:「梁、漢之間,刀耕火耨,民以採穭為事,雖節察十五郡,而賦額不敵中原三數縣。」也作「刀耕火種」、「火耨刀耕」。
水木明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林木泉水優美的景緻。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注》:「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負日俯仰,目對魚鳥,水木明瑟。」
行尸走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行屍走肉」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王嘉《拾遺記.卷六》任末1>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2>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菴,削荊為筆,剋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以靜衣易之。非聖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3>走肉耳!」河洛秘奧,非正典籍所載,皆注記於柱壁及園林樹木,慕好學者,來輒寫之。時人謂任氏為「經苑」。 〔注解〕 (1) 任末:字叔本,東漢蜀郡繁人,生卒年不詳。少習《齊詩》,遊京師,教授十餘年。為郡功曹,辭以病免。後奔師喪,於中道病故。 (2...
遏斷行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毛,於是請求秦青原諒,仍舊繼續拜師學藝,並且自此之後,再也不敢有學成歸鄉的念頭。《列子》文中以「聲振林木,響遏行雲」形容秦青的歌聲,後來「響遏行雲」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歌聲響亮高妙。
薈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草木繁密的樣子。宋.李格非《洛陽名園記.水北胡氏園》:「其間林木薈蔚,煙雲掩映,高樓曲榭,時隱時見。」
停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秦青唱起悲歌,歌聲振動林木,音響使行雲駐足傾聽。典出《列子.湯問》。比喻歌聲之高亢優美。明.夏完淳〈端午賦〉:「吳姬抗腕而御橈,越女停雲而振響。」
苔蘚植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陸上生長的綠色植物中最原始的一類。約二萬種。植株多矮小,喜生長在潮溼的環境中。生活史中以獨立生活之配子體為優勢,孢子體寄生於配子體。包括苔類、蘚類及角蘚類三大類。沒有真正的根、莖、葉分化和維管束組織。覆蓋在岩石、林木及落葉層上,具有保存水分及減緩水土流失的功用。也稱為「蘚苔植物」、「苔蘚」。
嗟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苦難。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三折:「摧林木,狂風亂刮。我這裡耽煩惱,受嗟呀,走的來力盡筋乏。」
餘妙繞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餘音繞梁」之典源,提供參考。 《列子.湯問》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1>東之2>齊3>,匱4>糧,過雍門5>,鬻歌假食6>,既去而餘音繞梁欐7>,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 〔注解〕 (1) 韓娥:指戰國時韓國善於歌唱的女子。 (2) 之:前往。 (3) 齊:指戰國齊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