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甲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鞘翅目昆蟲的統稱。前翅革質化,靜止時,左右翅在背上正中線合而為一,並可蓋住膜質後翅和腹部。甲蟲類約有二百科,分布廣泛,除南北極外,棲息地遍布全球。
針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註1) 澳洲針鼹生長在澳洲雪線以下的任何地方,通常都是單獨生活。由於牠可能不需要走很遠,因此兩隻同棲息地的針鼹幾乎可能在一年後的同一個洞穴被捕捉到。雖然能夠挖洞防身,但牠沒有一個固定的洞穴,常常在矮樹叢中或木頭下面休息。澳洲針鼹會用強而有力的前爪扒開螞蟻窩,或在石頭或木頭下面挖掘小動物。牠們用長長的、非常黏的舌頭獲取食物。(註1) 長吻針鼹通常分布在新幾內亞島的山林和草地上,長吻針鼹身體比較胖,表面長滿了堅硬的刺(刺短而鈍),掩藏在一身軟毛中;嘴彎而尖,只比鉛筆稍微寬一點;腿短,爪子尖銳。善於掘土,用鋒利的爪子挖開蟻穴...
黑面琵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黑面琵鷺 Platalea minor1.1 基本資料1.2 主要棲息地1.3 夜行性的黑面琵鷺1.4 互相幫忙的黑面琵鷺1.5 再不保育就會消失1.6 關鍵字1.7 參考書目 黑面琵鷺 Platalea minor 基本資料科別:朱鷺科別名:掃鵝、飯匙鵝體長大小:七十四公分長保育等級:瀕臨絕種保育類鳥種區分:稀有過境鳥活動環境分布:海岸濕地的河口或沙洲水域外型特徵:嘴長,先端扁平呈匙狀,黑色;眼先黑色而相連,腳黑色;全身大致為白色,胸及飾羽黃色。習性:警戒心強,不易接近,常單獨或小群混於白鷺群中於海岸附近水田、...
蟾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兩棲綱無尾目蟾蜍科。體型肥大,性遲緩,不能鳴。皮膚有疣,可分泌毒液。屬於冷血動物,常棲息於陰溼之地。[例]蟾蜍的毒液對人類並無大害,只是用來嚇阻小動物及昆蟲。 △癩蛤蟆、戚施、詹諸 ◎
領角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在樹上發出單調的"不一一"鳴叫聲,而冬季則較少鳴叫。以獵捕昆蟲、小鳥和小型哺乳類為食。在台灣則普遍棲息於海拔一千一百公尺以下的闊葉林,若在非繁殖期,可在更高的山區發現他的蹤跡,是典型的鄉土鳥類。 面臨問題由於傳統迷信領角鴞具有藥性,常被捕捉入藥;在公路上也可常見到被車撞死的個體。<註2及註4> 離人類居住環境最近的貓頭鷹領角鴞廣佈在台灣山區,牠常在每個夜晚鳴叫,單調且洪亮的聲音是在黑夜中尋找他最好的線索,辨音定好方位之後投以燈光,領角鴞就會因他紅色的雙眼而暴露行蹤;而如果模仿牠的聲音,牠會因為好奇而共鳴回應...
啄木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鳥綱鴷形目啄木鳥科。嘴銳直而堅,能破樹皮穿穴,舌細長,尖端有鉤,可捕食樹洞裡的蠹蟲。足四趾,二向前,二向後,便於攀援樹木。通常棲息於森林中,在樹幹上築巢而居。
洞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穴、洞窟。[例]蝙蝠經常棲息於陰暗的洞穴中。
泥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魚綱鰍科。溫帶淡水魚類。體形圓長,背部蒼黑色;腹部扁平,呈淡褐色或灰黃色。用腸管吸氣,肛門排氣。全身無鱗片,喜棲息於泥中,黏滑難捉。分布廣泛,種類亦多。[例]小時候,我最愛和哥哥到田邊的稀泥裡捉泥鰍。 ◎
鸂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鳥綱雁形目。形似鴛鴦而稍大,羽毛多紫色,尾如船舵。多棲息於溪澗湖沼間,以小魚、小蟲為食。也稱為「溪鴨」。
紅山椒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前頸灰白色,胸以下黃色。雄鳥之亞成鳥大致與雌成鳥相似,但腰部略帶橙紅色。嘴和腳皆為黑色。 習性主要棲息與海拔六百至兩千五百公尺的森林環境中,常與小剪尾成群活動,有時可多達五至六十隻成群在樹冠層飛翔。昆蟲是他們的主食,會在樹枝的末梢空中定點鼓翼飛啄葉上的昆蟲,在台灣為中低海拔常見的留鳥。 別名由來羽色艷麗的紅山椒鳥在台灣早期被稱之為"五色鳥",偶爾會貼著樹幹尋找樹皮底下的昆蟲,這種覓食舉動酷似小啄木。而在清朝所撰寫的噶瑪蘭廳志中更是將紅山椒鳥的飛行姿態與輕量鳴叫聲形容的十分微妙,所以又有人稱他們為"戲班仔鳥"。<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