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807.5589 ms
共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指日可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聲,這樣一來,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他曾經上書論說當時士大夫的人品頹弊,每以苟合偷安為明智之舉,而不願正言直諫。又上書論皇帝用人,應該重視諫諍之臣,並以他們做為自己的耳目。司馬光本以為自己會因此受到責難,不料太皇太后非但沒有怪罪他,還派遺使者向他請教當今朝政得失。因此司馬光感到十分欣慰,認為進諫之路已經開啟,如此一來,天下太平之日不久即將到來。後來「指日可待」被用來形容願望或期盼不久即將實現。
|
引經據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阿諛順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逢迎諂媚,順從別人意旨。《舊唐書.卷五三.李密傳》:「今者密若正言,還恐追蹤二子;阿諛順意,又非密之本圖。」也作「阿意順旨」、「阿諛順旨」。
|
四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南北朝時,以郡望或官位分為甲、乙、丙、丁四等貴族,稱為「四姓」。《南史.卷五六.列傳.張弘策》:「在郡述制旨禮記正言義,四姓衣冠士子聽者常數百人。」《新唐書.卷一九九.儒學列傳中.柳沖》:「尚書、領、護而上者為『甲姓』,九卿若方佰者為『乙姓』,散騎常侍、太中大夫者為『丙姓』,吏部正員郎為『丁姓』。凡得入者,謂之『四姓』。」
|
德深望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德高望重」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書.卷六四.簡文三子列傳.會稽文孝王道子》元顯無良師友,正言弗聞,諂譽日至,或以為一時英傑,或謂為風流名士,由是自謂無敵天下,故驕侈日增。帝又以元顯有翼亮之功,加其所生母劉氏為會稽王夫人,金章紫綬。會洛陽覆沒,道子以山陵幽辱,上疏送章綬,請歸藩,不許。及太皇太后崩,詔道子乘輿入殿。元顯1>因諷2>禮官3>下議4>,稱己德隆望重,既錄5>百揆6>,內外群僚皆應盡敬。於是公卿皆拜。于時軍旅荐興,國用虛竭,自司徒已下,日廩七升,而元顯聚斂不已,富過帝室。 〔注解〕
(1) 元顯:即司馬元顯,生卒年不詳。晉司馬道子之子。
(2) 諷:暗示。
(3) ...
|
謔浪笑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正言厲色
|
冰冷無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事物毫無生趣。《紅樓夢》第五四回:「眾人見他正言厲色的說了,別無他話,都怔怔的還等往下說,只覺冰冷無味。」
|
覆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掌。比喻事情極為容易。《後漢書.卷六五.皇甫規傳》:「今興改善政,易於覆手,而群臣杜口,鑒畏前害,互相瞻顧,莫肯正言。」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
指日而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聲,這樣一來,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他曾經上書論說當時士大夫的人品頹弊,每以苟合偷安為明智之舉,而不願正言直諫。又上書論皇帝用人,應該重視諫諍之臣,並以他們做為自己的耳目。司馬光本以為自己會因此受到責難,不料太皇太后非但沒有怪罪他,還派遺使者向他請教當今朝政得失。因此司馬光感到十分欣慰,認為進諫之路已經開啟,如此一來,天下太平之日不久即將到來。後來「指日可待」被用來形容願望或期盼不久即將實現。
|
鈍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粗笨的人。《新五代史.卷五四.雜傳.司空頲傳》:「彥怒,推正言下榻,詬曰:『鈍漢辱我!』顧書吏問誰可草奏者,吏即言頲羅王時書記,乃馳騎召之。」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