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挖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挖掘洞穴。如:「鼴鼠是一種善於挖洞的動物。」
|
白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的昆蟲族群,每個族群中可多達兩百萬隻白蟻,其中只有蟻后產卵,其他成員分為工蟻和兵蟻,主要工作是維護洞穴、採集食物、照顧幼蟻。白蟻也通常沒有翅膀,但到了繁殖季節(通常為台灣梅雨季節)會產生有翅膀的體型,離開舊的洞穴去建造新的群體,從燈光下看,牠們興奮地舞動翅膀。(註1)2. 白蟻通常以植物的葉子和木材為食,其中更是喜歡吃木材,牠能把家裡的家具,一點一點的侵蝕掉,甚至從牆角、樑木上慢慢地咬,更甚至有時會把整棟房子給吃垮。而令人好奇的是,白蟻要如何消化...
|
穹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堵塞洞穴。《詩經.豳風.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戶。」
|
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礨空:小洞穴。《莊子.秋水》:「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
|
山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豹貓的別名。參見「豹貓」條。
2.老虎。《西遊記》第一三回:「長老休走,坐在此間。風響處,是個山貓來了,等我拿他家去管待你。」《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你們這時候還要過崗子,可是不要命喝粥了!我告訴你們,這山上兩月頭裡出了一個兒山貓,前幾天兒的工夫傷了兩三個人了。」
|
孔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洞穴。漢.班固《白虎通德論.卷八.情性》:「山亦有金石累積,亦有孔穴,出雲布雨,以潤天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泗水注》:「積石相臨,殆無土壤,石間多孔穴,洞達相通。」
|
鵝鑾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臺灣最南端,屬屏東縣,瀕巴士海峽。地勢東高西低,沿岸滿布珊瑚礁。南部高約九十四公尺的孤立山峰上,有巨型燈塔,初建於清德宗光緒八年(西元1882),後因戰爭被毀,重建後成為高十八公尺的白色圓柱形燈塔,燈光每十秒鐘閃爍一次,強度可達二十海里,有「東亞之光」的美稱。其西側礁石林立,已闢建為公園,具有峽谷、洞穴、奇岩等自然景觀,為著名的觀光勝地。
|
石灰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沉積岩。化學成分為碳酸鈣,主要礦物為方解石。由溶於水中的碳酸鈣沉澱或有機物堆積而成。因含有矽、泥、砂、白雲石、氧化鐵等不同雜質,故有灰、黑、微褐、藍黑、淡綠、淺紅等色。硬度不大,易溶蝕,在其發育地區常形成石林、洞穴等。可用來燒製石灰、水泥或用作橡膠、油漆等的填充料,亦可用作建築石料。
|
北京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努力,時至西元一九二九年,共獲一千多箱化石。西元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二日,中國學者斐文在開挖地點北部的一洞穴之中發現ㄧ具被硬土掩埋半截的頭蓋骨,而其時間約在距今六十萬年前。(註1) 北京人針對所挖掘出的北京人,學者推論北京人實際上已經是「人」而非「猿」,屬於晚期的直立人,然相對於現代人,北京人的頭蓋骨顯得較為原始,腦容量較現代人小,具有高頭骨、厚頭壁骨,而其嘴部吻部前伸、無下頷、牙齒較大。以頭部特徵看,北京人實際上具有相當明顯的蒙古人種特色,而實際上北京人的肢體已具有基本現代人形狀,可進行與現代人相似的活動。 北京周口店龍骨...
|
鯢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兩棲綱有尾目。外形似蠑螈,身體扁長,頭部扁圓,眼小口大,四肢短,前肢有四趾,後肢五趾。棲於溪流岸旁洞穴,捕食蛙及魚類。能登樹食山椒皮,體臭略帶山椒味,因其聲音像嬰兒哭聲。也稱為「大鯢」、「山椒魚」、「人魚」、「娃娃魚」。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