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倒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語文中,為了某種修辭需要,刻意顛倒文法上的順序。如唐朝王維的〈山居秋暝〉詩「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即為「竹喧浣女歸,蓮動漁舟下」的倒裝。也作「倒置」。
|
踏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日到野外郊遊。古時踏青的日子因各地習俗不同而有差異,後世多以清明節前後出遊為踏青,故清明節也稱為「踏青節」。金.吳激〈浣溪沙.繡館人人倦踏青〉詞:「繡館人人倦踏青,粉垣深處簸錢聲。」《幼學瓊林.卷一.歲時類》:「三月上踏青之鞋,於今不改。」
|
情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感情、情意。《宋書.卷二.武帝本紀中》:「今當奉辭西旆,有事關、河,弱嗣叨蒙,復忝今授,情事纏綿,可謂深矣。」唐.孫光憲〈浣溪沙.試問於誰分最多〉詞:「醉後愛稱嬌姐姐,夜來留得好哥哥,不知情事久長麼?」
|
闌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縱橫散亂的樣子。漢.蔡琰〈胡笳十八拍〉:「豈知重得兮入長安,歎息欲絕兮淚闌干。」清.王鵬運〈浣溪沙.苜蓿闌干滿上林〉詞:「苜蓿闌干滿上林,西風殘秣獨沉吟。」
|
春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春天的雷。通常第一聲春雷代表春天到來。唐.元稹〈芳樹〉詩:「春雷一聲發,驚燕亦驚蛇。」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一九齣:「春雷地奮,愁雲風捲。」
|
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浣」。
|
草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隱士自稱其居住的地方。如唐代杜甫的浣花草堂、白居易的廬山草堂。
|
羞花閉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白〈西施〉詩(據《全唐詩.卷一八一.李白》引)西施1>越溪女,出自苧蘿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閒。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勾踐徵絕豔,揚蛾入吳關。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注解〕
(1) 西施:春秋越國美女,越國苧蘿人,生卒年不詳。本為浣紗女,適越王句踐為吳所敗,欲獻美女以須欋政,乃令范蠡獻西施。吳王大悅,果迷惑忘政,後為越所滅,亦稱為「西子」、「先施」。
|
西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春秋越國美女。生卒年不詳。越國苧蘿(今浙江諸暨縣南)人。本為浣紗女,適越王句踐為吳所敗,欲獻美女以亂其政,乃令范蠡獻西施,吳王大悅,果迷惑忘政,後為越所滅。見漢.趙曄《吳越春秋.句踐陰謀外傳》。也稱為「西子」、「先施」。
|
彈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鋏,劍把。戰國時代齊國人馮諼,因家貧而要求在孟嘗君門下當食客,起先不受孟嘗君重視,而以粗食待之,馮諼乃倚柱彈劍,高歌:「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孟嘗君乃依其要求而給予較好的待遇。事見《戰國策.齊策四》。後因用以比喻因處境困苦而有求於人。宋.蘇軾〈浣溪沙.門外東風〉詞:「山頭回首三吳,不應彈鋏為無魚。」清.朱彞尊〈青玉案.清秋滿目〉詞:「青州從事須沉醉,稷下雄談且休矣!回首吳關二千里,分明記得,先生彈鋏,也說歸來是。」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