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15.095 ms
共 1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來來往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往來頻繁。《三國演義》第六三回:「又見民夫來來往往,搬磚運石,相助守城。」《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原來北京房子慣是見租與人住,來來往往,主人不來管他東西去向。」
|
生死攸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係到生存與死亡。形容關係重大。如:「即使都已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他還是不肯出力相助。」
|
答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受人利益或招待而表示謝意。[例]他如此鼎力相助,我們應當好好的答謝人家。
|
傻人有傻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憨厚的人,自然有他的好運、福氣。如:「他每次遇險,都有貴人相助,真是傻人有傻福。」
|
不相為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互相謀商。《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
傾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竭盡全力。如:「這件事由於他傾力相助,終於圓滿完成。」
|
確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確實的保證。如:「大家發揮守望相助精神,以確保居家安全。」
|
濡沫涸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相濡以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相濡以沫」出自於《莊子.大宗師》。莊子說明人的生死有如日夜交替一般,自然而然,所以理想的生活並非刻意能追求的。我們往往以為和人親密相處、苦難相助,就是理想。但是哪裡知道那就像離了水來到陸地的魚兒一樣,為了存活,相互用口沫來潤溼對方,雖然好像很親密,卻怎麼樣也不如當初仍在水中,互相不認識時的快樂。「相濡以沫」從原文摘出,比喻同處於困境,互相以微力救助。
|
譚嗣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康有為更加佩服。 當時的德宗決心要變法維新,但是當時他並沒有握有實權,拿不到權力,因而主張找袁世凱相助,希望能緩急並救助當時的局面。不料袁氏雖然答應承諾,卻背地密告,使得慈禧太后發動「戊戌變法」。而後遭到保守派的追捕,被捕入獄,最後譚嗣同與楊銳等六人被斬於菜市口刑場,臨刑時慷慨神色不變,其臨終遺言曰:「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譚嗣同政治思想的特色,第一個就是抨擊君主專制和清朝政權。他由反君主專制以及反異族統治,進而排滿大義。因為當時清廷統治者的民族歧視政策使得整個民生困窘,塞蔽其智力,因而激發他革...
|
可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令人懷疑。[例]見有形跡可疑之人,應提高警覺,確實做到社區守望相助之道。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