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5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文不對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誌5>欽佩,即文不對題,不過被黜6>而已,亦所甘心。」蘭陔曰:「我累足下矣,奈何!奈何!」遂別去,逢相識者告之,一時傳作新聞。是夜試題出,果對。 〔注解〕 (1) 未幾:不久。 (2) 蘭陔:吳蘭陔,清朝人,生卒年不詳。時文中之名手,落筆高古,但屢次應試不中,功名之念甚切。 (3) 不忍釋手:心中割捨不下。見「不忍釋手」。 (4) 繕:音ㄕㄢˋ,謄寫。 (5) 誌:表示。 (6) 黜:音ㄔㄨˋ,摒棄。
放浪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放蕩不羈」。見「放蕩不羈」條。01.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一一.李鐵笛》:「饒州道士曹與善,……與河北李陶真道人相識。李好吹鐵笛,蓋放浪不羈之士也。」02.清.葉廷琯《鷗陂漁話.卷六.米紫來自書詩卷》:「蓋其天性放浪不羈,故發於詞翰,超然自異,非尋常繩尺所可拘也。」 
應答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李府的世交,煩請通報一聲!」守門人稟告李膺後,李膺答應接見孔融。李膺見了孔融,問他說:「我和你並不相識,你怎麼說我們是世交呢?」孔融說:「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道德仁義修養同等高深,我們當然是世交啊!」李膺對孔融敏捷的反應十分驚奇,覺得他是個人才,就跟他一起談論百家經史。李膺看孔融才思敏捷,對答流利,再也不輕視他是個小孩子了。後來「應對如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才思敏捷,對答流利。出現「應對如流」的書證如《晉書.卷三六.張華列傳》:「華強記默識,四海之內,若指諸掌。武帝嘗問漢宮室制度及建章千門萬戶,華應對如流,聽者忘倦,畫地成圖,左右屬目。」
不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不成功。《水滸傳》第六一回:「這李固原是東京人,因來北京投逩相識不著,凍倒在盧員外門前。」《老殘遊記》第一五回:「剛睡下來,冷得異樣,越冷越打戰,就睡不著了。」
員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舊稱財主、富豪等為「員外」。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不是什麼員外,俺們這裡有幾貫錢的人,都稱他做員外,無過是個土財主,沒品職的。」《水滸傳》第六一回:「這李固原是東京人,因來北京投逩相識不著,凍倒在盧員外門前。」
結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識結交。[例]他們結識多年,彼此都很了解對方的個性。
對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設法湊集。元.費唐臣《貶黃州》第三折:「既沒了米,我出去對付些錢米來。」《水滸傳》第三六回:「我自江湖上相識多,見的那一個不相助?盤纏自有對付處。」
白居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杆。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位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由,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絃絃轉急。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介紹:《琵琶行》作于他貶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著敘述琵琶女的高超...
老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習慣上隨口稱呼不相識的人。
應對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李府的世交,煩請通報一聲!」守門人稟告李膺後,李膺答應接見孔融。李膺見了孔融,問他說:「我和你並不相識,你怎麼說我們是世交呢?」孔融說:「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道德仁義修養同等高深,我們當然是世交啊!」李膺對孔融敏捷的反應十分驚奇,覺得他是個人才,就跟他一起談論百家經史。李膺看孔融才思敏捷,對答流利,再也不輕視他是個小孩子了。後來「應對如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才思敏捷,對答流利。出現「應對如流」的書證如《晉書.卷三六.張華列傳》:「華強記默識,四海之內,若指諸掌。武帝嘗問漢宮室制度及建章千門萬戶,華應對如流,聽者忘倦,畫地成圖,左右屬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