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禍福無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禍患與福分沒有一定的法則。明.孫梅錫《琴心記》第三九齣:「禍福無常,憂喜難定。」也作「禍福靡常」。
隱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暗藏而不易察覺的禍患。如:「切莫大意,此去隱患叢生。」
後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後的禍患。《晉書.卷四七.列傳.傅玄》:「本鄧艾苟欲取一時之利,不慮後患。」《三國演義》第一四回:「我只要殺此賊以絕後患!」
俱傷兩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持,禍害因而潛伏滋長,等到有一天國君發覺情形不對,終於想要重新信任忠臣來圖謀改善。但是如果動作太慢,禍患必然加深;如果動作太猛,則宦官可能因此挾持國君。遇此狀況,縱有聖賢明智之君臣,也難有所作為,最後還可能弄得雙方都受到傷害。後來「兩敗俱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俱傷而兩敗」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兩者相爭,俱受損傷。
朗然若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身立德,去突顯別人的汙穢,光芒外露,就像日月一般往來人群之中,顯而易見,所以如今才無法免於被排斥的禍患。後來「昭然若揭」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含義或真相非常清楚,顯而易見。
黃雀伺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意洋洋的,同樣也沒警覺到身後有隻大鳥,正伸著脖子啄牠。莊子看到這種情形,有所警惕,悟得「利益」與「禍患」相連相倚的道理,於是丟下彈弓,轉身便要離開,但被守園人發現而指責了一頓。此事讓莊子悶悶不樂了三天,並體悟到唯有隨時保有真我,不為外物干擾,才能避於禍害。「螳螂捕蟬」這句成語就是由這件事化出,用來比喻眼光短淺,只貪圖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背後隱藏的危險。  另外,在漢朝劉向《說苑》中亦載有一事:春秋時代,吳王想發兵攻打楚國,而且不准任何人對此事進諫。有個小孩想勸阻他,卻又不敢,於是故意在早上拿著彈弓到庭院裡,讓露水沾溼他的衣服。如此連續三天,吳王問他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呢?」那個小孩回答:「有隻蟬...
肘腋之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肘,手肘。腋,腋窩。肘腋之患比喻潛伏於身旁的禍患。《明史.卷一八九.夏良勝傳》:「邊將之屬,納于禁近,詎忘肘腋之患。」《隋唐演義》第四六回:「翟讓是個漢子,但恐久後被他手下人扛幫壞了,也是肘腋之患。」也作「肘腋之憂」。
拒虎進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擋住了老虎,狼卻從後門進入。比喻禍患不斷。明.張煌言〈復偽總督郎廷佐書〉:「奈何拒虎進狼,既收漁人之利於河北,長蛇封豕,復肆蜂蠆之毒於江南。」
屈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彎曲與伸直。後引申為態度上保持彈性。[例]為人要懂得進退屈伸,才不會招惹禍患
弭患無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著痕跡的消除禍患。《文明小史》第一四回:「一來可以弭患無形,二來也可以量才器使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