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救火揚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治標不治本,禍患難除。《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序》:「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
防萌杜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防備禍患的萌芽,杜絕亂源的開端。比喻防患於未然。《舊唐書.卷二.太宗本紀上》:「先王制法,有以兵刃至御所者刑之,所以防萌杜漸,備不虞也。」也作「杜漸防萌」。
過橋拆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過河拆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元史.卷一四二.徹里帖木兒列傳》載:元順帝時,徹里帖木兒廢除科舉制度,監察御史呂思誠反對,並加以彈劾,但順帝仍採納廢科舉之議。而參政許有壬也表示強烈反對且據以力爭。許有壬當初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後來升為參政。但他不但反對無效,元順帝還故意讓許有壬在詔令頒布時,跪在文武百官的最前面來折辱他。許有壬怕不聽命會遭來禍患,只好勉強贊成廢科舉。治書侍御史普化看到就譏諷許有壬說:「你是通過科舉考試的人,現在要廢除科舉制度,你又跪在第一個,真是過河拆橋啊!」許有壬聽了覺得很丟臉,就稱病不出門。後來「過河拆橋」用來比喻不念舊情,忘恩負義。
螳螂黃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意洋洋的,同樣也沒警覺到身後有隻大鳥,正伸著脖子啄牠。莊子看到這種情形,有所警惕,悟得「利益」與「禍患」相連相倚的道理,於是丟下彈弓,轉身便要離開,但被守園人發現而指責了一頓。此事讓莊子悶悶不樂了三天,並體悟到唯有隨時保有真我,不為外物干擾,才能避於禍害。「螳螂捕蟬」這句成語就是由這件事化出,用來比喻眼光短淺,只貪圖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背後隱藏的危險。  另外,在漢朝劉向《說苑》中亦載有一事:春秋時代,吳王想發兵攻打楚國,而且不准任何人對此事進諫。有個隨侍想勸阻他,卻又不敢,於是故意在早上拿著彈弓到庭院裡,讓露水沾溼他的衣服。如此連續三天,吳王問他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呢?」他便回答:「有隻蟬在樹...
不著家人,弄不得家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如果不是內奸,不會從內部生禍患。《金瓶梅》第四七回:「常言道:『不著家人,弄不得家鬼。』這苗青深恨家主苗天秀,日前被責之仇,一向要報無由。」
腹心之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密或致命的禍患。《左傳.哀公六年》:「余腹心之疾,而置諸股肱,何益?」《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今天下多事,置白承福等部落在太原,乃異日腹心之疾,不如因事圖之。」也作「腹心之患」、「心腹之患」、「心腹之疾」、「心腹之憂」。
伶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官。《詩經.邶風.簡兮.序》:「簡兮刺不用賢也。衛之賢者仕於伶官,皆可以承事王者也。」《新五代史.卷三七.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孤本元明雜劇.神仙會.第二折》:「深謝四位伶官,逢場作戲,果然是錦心繡口,弄月嘲風。」
災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禍患災難。《後漢書.卷五.孝安帝紀》:「消救災眚,安輯黎元。」
禍來神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禍患臨頭,神志就雜亂不清。《資治通鑑.卷二八六.後漢紀一.高祖天福十二年》元.胡三省.注:「鄙語有之:『福至心靈,禍來神昧。』」
端然無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文就用了「無恙」,可見「無恙」一語通行甚早。後來演變成「安然無恙」這個成語,用來表示平安沒有疾病、禍患、憂慮等事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