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1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瞠目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郡守相當。後亦借指京師地區的行政長官。 (2) 王章:?∼西元前24,西漢人,字仲卿。以文學為官,遷至諫大夫,敢直言,後遷司隸校尉,官至京兆尹,被帝舅王鳳所陷,下獄死。 (3) 外戚:帝王的母黨和妻黨。 (4) 顓命:指不奉上命而自由行事。顓,音ㄓㄨㄢ,專、擅,通「專」。 (5) 繼嗣:繼承之人。嗣,音ㄙˋ,繼續、承繼。 (6) 女宮作亂:因犯罪或被牽連而沒入宮中為奴的女子。指趙飛燕姊妹。
胸有成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速緊跟著它,揮筆作畫,連成一氣,才能追上他所見到的,就像剛出洞的兔子,鶻鳥一看到就立即猛衝下來捕捉,微放鬆就會消失無蹤。《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是宋朝蘇軾所作。蘇軾在曝曬書畫時,無意中看到文與可贈送給他的《篔簹谷偃竹圖》,因當時文同已過世,蘇軾睹物思人,便以此畫為篇名,寫下對文同的追思與懷念,文中還描述了文同對竹子的觀察及他畫竹的理論。文同和蘇軾兩人感情很好,他們是表兄弟,文同非常喜歡竹子,所以他在屋子前後種了各式各樣的竹子,無論晴雨,他都長時間的仔細觀察竹子的生長、神態。他認為畫竹之前,胸中就必須先構思好竹子的完整形...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足高氣揚注音︰ㄗㄨˊ ㄍㄠ ㄑ|ˋ |ㄤˊ漢語拼音︰zú gāo qì yáng釋義︰即「趾高氣揚」。見「趾高氣揚」條。 01.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六.諧謔.術藝》:「若初進者足高志揚,凌轢前輩,其胸必挺而高,袍須前長後短。」 02.《東周列國志.第八五回》:「(樂)羊受觴飲之,足高氣揚,大有矜功之色。」  參考詞語︰趾昂氣粗注音︰ㄓˇ ㄤˊ ㄑ|ˋ ㄘㄨ漢語拼音︰zhǐ áng qì cū釋義︰即「趾高氣揚」。見「趾高氣揚」條。 01.清.蘇桓〈報陳龍媒書〉:「士君子失意落節,磊塊不堪,咄嗟展轉,難以言譬。獲知遇,趾昂氣粗,好惡橫中,蒼白易外。」 
浮光掠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世事縱即逝,不可捉摸。如:「榮華富貴如浮光掠影,轉眼成雲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事物兩端間的距離。如:「這條路長二十公里。」
指事物的距離、高度大。與「短」相對。如:「長跑」、「長途」、「長橋」、「長人」、「那件衣服太長了!」
時間久遠。與「短」相對。如:「長夜」、「長久」、「長期」、「天長地久」。
好處、優點。如:「長處」、「各有所長」。
專精的技能。如:「專長」、「特長」。
年紀大、輩分高的人。如:「尊長」、「師長」、「兄長」。
排行最大的。如:「長子」、「長孫」、「長媳」。
主管、領導人。如:「部長」、「首長」、「校長」。
年齡高出他人。如:「他長我一歲。」
生長、發育。如:「成長」。
生成、生得。如:「她長得很美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蘇醒、死而復生。《董西廂》卷二:「夫人聞語,仆地諕倒。紅娘與鶯鶯連救,多時甦。」
飛黃騰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據《全唐詩.卷三四一.韓愈》引)木之就規矩,在梓匠輪輿。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欲知學之力,賢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學,所入遂異閭。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年至十二三,頭角相疏。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汙渠。三十骨骼成1>,乃一龍一豬。飛黃2>騰踏3>去,不能顧蟾蜍4>。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一為公與相,潭潭府中居。問之何因爾,學與不學歟。金璧雖重寶,費用難貯儲。學問藏之身,身在則有餘。君子與小人,不繫父母且。不見公與相,起身自犁鉏。不見三公後,寒飢出無驢。文章豈不貴,經訓乃菑畬。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涇渭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野獲編補遺小引〉:「今上御極已垂五十年,德符幸生堯舜之世,雖困處菰蘆,然詠歌太平,無非聖朝佳話,間有關時事者,其涇渭自明。」
千篇一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一六.科場.會場搜檢》:「至嘉靖末年,時文冗濫,千篇一律,記誦多。」
得隴望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此,且蓄養士馬,據隘自守,曠日持久,以待四方之變,圖王不成,其弊猶足以霸。」囂然其計,杜林先去,餘相隨,東詣京師。光武賜囂書曰:「吾年已三十餘,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厭浮語虛辭耳。」岑彭與吳漢圍囂于西城,敕彭書曰:「西城若下,便可將兵南擊蜀虜1>。人苦不知足,既平隴2>,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漢圍囂。囂窮困,其大將王捷登城呼漢軍曰:「為隗王城守者,皆必死無二心,願諸將軍亟罷,請自殺以明之。」遂刎頸而死。時民饑饉,乃噉弩煮履。建武九年正月,囂病且餓,出城餐糗糒,恚憤腹脹而死。囂負隴城之固,納王元之說,雖遣子春卿入質,猶持兩端,光武于是黜其禮,正君臣之義。 〔注解〕 (1) 蜀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