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發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思想、意念等開始萌生。如:「清末的腐敗,促使革命的思想發芽。」
委身草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衰退,風氣敗壞,才會變成這樣。但自古以來天下不曾沒有好人的。我覺得一定有懷抱著遠大理想的人,或是痛恨腐敗社會離開遠走所以我們無法看到的人。自古以來賢能的人才很多都是將其德隱藏於心而不展現於外在,有的貧窮的居住在簡陋的巷道,有的棲身在田野草澤,就像顏回雖然有高尚的德行,但若沒有遇到孔子,他的名聲也無法彰顯。在孔子時且是如此,何況是在這世事變動、多災多難,君子的道理被壓抑不得伸展的時候呢?我也認為當時必定有懷有才能,修養操守正義,但是位處低賤,所以形跡消滅而沒沒無聞的人。我想要為其尋求傳記,但亂世中一切都分崩離析,文字也殘缺...
腥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魚肉的腥臭味。《周禮.天官.內饔》:「共后及世子之膳羞,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唐.李商隱〈楚宮〉詩:「空歸腐敗猶難復,更困腥臊豈易招。」
割地賠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國相戰,戰敗一方,在不平等條約下,割讓一部分國土及賠償金額。如:「滿清腐敗,每次戰敗,都以割地賠款解決,使國家元氣大傷。」
臭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惡味,難聞的氣味。如:「腐敗的肉類發出令人難以忍受的臭味。」
沼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煤礦或沼澤汙泥中埋藏的植物體發酵腐敗所生成的氣體。無色、無味、無臭,主要成分為甲烷,與空氣混合,觸火即爆裂,燃燒後變成二氧化碳和水,並放出熱能。可為燃料或化工原料。也稱為「坑氣」。
顧亭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遍北方各省,考察各地的山川形勢,關心各地的社會及民生問題。由於明朝末年,學術界喜好空談,加上政治腐敗,導致明朝滅亡,所以顧炎武主張經世致用的實學。他的代表著作是《天下郡國利病書》和《日知錄》。  王夫之,湖南衡陽人,世稱船山先生。反清運動失敗後,他為了逃避清廷的追捕,隱姓埋名,四處躲藏,一直到西元一六六九年,才在荒僻的山野定居下來,專心著述。他在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極為精闢的見解。清初學術界的「三先生」,不僅是反清的愛國志士,更是一代大儒,他們輝煌的學術成就,對後世造成極大的影響。
湯顯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謫遷廣東 。 後又調任浙江遂昌知縣。 湯顯祖在地方為官清廉,體恤民情,深得民心,但最終還是因不滿朝政腐敗,於萬曆二十六年( 1598年 )棄官回鄉,在臨川建了一座閒居,號“玉茗堂”,從此致力於戲劇和文學創作活動,終其一生。 著作戲劇• 《紫簫記》,大約創作於1577年 ,卻因被認為影射時政而輟筆。 十年後又改為《 紫釵記 》。• 1598年棄官返鄉後作《還魂記》,即《 牡丹亭 》,描寫了少女杜麗娘與年輕書生柳夢梅在夢中相愛,醒後尋夢不得,抑鬱而終。 其後柳夢梅掘墳開棺,杜麗娘復活,與書生成婚。• 《 南柯記 》。• ...
痛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怨恨到了極點。《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文明小史》第四六回:「腐敗政府,提起了令人痛恨。」
土崩魚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崩,土石崩塌。魚爛,魚肉腐敗。土崩魚爛比喻國家因內亂而滅亡。《文選.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若乃距陽平,據石門,攄八陣之列,騁奔中之權,焉有土崩魚爛哉?」也作「魚爛土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