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音控器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peaker)• 位於舞台左方• 可接xxx頭 or 有帶電源的Phone Jack 線• 屬於被動啦叭影像切換器• “1”為攝影機的畫面,• ”2”為投影電腦的畫面(講道時需互相切換)• “3”為浸池的畫面,有浸禮時才會需要• “4”為DVD Player的畫面,有需要錄製時才需轉換麥克風腳架• 提供麥克風放置耳機(監聽啦叭)• 監聽輸出Mixer音量的平衡電池&驗電器• 常見電池有分五種類型:• 3號,方形(9V),4號,充電&1號• 驗電器的使用方法:• 正極對上方,負極對下方白喇叭• 主要輸出喇叭• ...
建構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易事,因為激進的建構論與社會建構論的主張頗為分歧。然其共同主張大抵包括:人們知識形成是主動建構而非被動接受;知識並非真理而是個人經驗的合理化;知識有其發展性並非一成不變。 對傳統教學的三項批評1.還原主義(reductionism)認為教學設計受系統理論影響,用模式簡化系統成分間的關係,然這種還原僅能解決簡單的教學問題,對於複雜的問題卻未必奏效。2.決定論(determinism)教學設計認為人類行為是可預期的,透過教學安排可決定學生的表現。但建構論以為人們以獨特的方式學習,個人無論先備知識、學習風格、動機等皆有差異。...
原封不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來貼的封口沒有被動過。比喻保持原狀,不曾更動。[例]他每個月的薪水都原封不動的交給爸媽保管。
生態系統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察生態間各系統的互動,才能瞭解個體與環境間的相互作用關係。2.主張兒童是行動者,是主動探索社會而非被動吸收知識,故發展是深受社會環境的影響。3.從生態系統觀點能發現影響個體發展的所有相關因素,提供了介入的方向。 生態系統論的運用母親就業對兒童的影響。親職教育。幼小銜接。大眾傳播媒體對兒童的影響。教養觀。教育政策。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生態系統論英文關鍵字: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參考資料何薇玲著。幼兒發展與輔導,2012年七版,頁2-49.50.51,高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完形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己負責,以及能與他人有接觸的能力。這些覺察是以此時此刻的經驗為基礎,但經驗是不斷變動的,因此個案並非被動地等待諮商師給他們答案,而是要重新以自己的眼光、感覺去看待世界。 參考資料柯瑞(2001)。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六版)。(鄭玄藏等合譯)。台北市:雙葉。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
班級經營招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時,給予適當的鼓勵,作為強化該行為的誘因。此外,教師在班級生活中,應該要求學生自我要求,不可以過於被動,養成負責任與主動的精神。此方面,教師可以依據行為的「原發性」,給予不同的獎勵。例如,自動自發表現者,應該加倍給予獎勵;在教師指定工作之後才表現者,則給予一般性獎勵。(五) 肢體語言招──盡在不言、動靜得宜肢體語言的運用,有助於教師強化班級經營與教學的效果。透過肢體語言的運用,可以培養師生之間的默契,同時可以節省教師在班級經營時間上的運用。因此,教師平日應該與學生培養出默契,只要教師眼神一閃,學生可以立即解讀出教師所要...
啟發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謂啟發法,是啟迪學生智慧、啟發學生思想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注入法不同。注入法是由教師說、學生聽,只有教師的片面講述而無學生的活動,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毫無自動思考的機會;啟發法是教師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進行教學,上課時由教師提出問題,使學生運用思想去理解、分析、推論、判斷、綜合、批評,以求解答或解決問題,從而可以"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使經驗逐漸擴散,思想更為靈活。目錄1 舉例1.1 五段教學法之應用1.2 五段教學法之優缺點2 關鍵字3 參考資料 舉例啟發教學法之範圍並不固定,凡能啟迪學生思考、...
自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被迫、強迫、他動、被動
眼光如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魏人憚之。後因朝廷疑忌之,被殺。官至司空。 (2) 見收:被拘捕進牢。見,被,用在動詞前,表示被動。 (3) 俄爾:不久。 (4) 斛:音ㄏㄨˊ,量詞。古代計算容量的單位。十斗為一斛,後改作五斗為一斛。 (5) 幘:音ㄗㄜˊ,古代用來包裹頭髮的布巾。 (6) 壞汝萬里長城:比喻策略失當,導致本身所擁有的優勢,全然消失。萬里長城,比喻國家的棟梁。見「自壞長城」、「萬里長城」。
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改變技術具有下列特性: 1.行為是指各體說或做的任何事情,其同義詞包括活動、行為、表現、主動和被動的反應等。行為包括外顯(overt)和內隱的(covert)。處理人員從界定客觀而可測量的行為問題開始,並且透過這樣的測量來評鑑行為改變的成效。2.行為介入過程和策略主要在重新安排個體的環境,以幫助他有更好的適應。3.能夠正確地描繪出行為改變技術的方法和實施理由。4.行為改變技術的方法和策略主要源自於實驗室和應用情境中對動物和人類的行為介入的實驗研究結果,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和反應制約(...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