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迎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迎接奉養。《三國演義》第二回:「靈帝入繼大統,遂迎養母氏於宮中,尊為太后。」
|
弔賀迎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婚喪喜慶、應酬進退等人情世故。《紅樓夢》第五五回:「或有陞遷,或有黜降,或有婚喪紅白等事,王夫人弔賀迎送,應酬不暇,前邊更無人。」
|
迎風待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女幽會。語本唐.元稹《鶯鶯傳》:「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
阿藍塔迎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澳洲中部阿藍塔部落,載歌載舞恭迎外族訪客的一種表演;婦女只出席但不參與演出。雖然許多澳洲原住民的舞蹈,基本上很相似,但這種迎賓舞是每次有來賓蒞臨都會重新編排,並作曲向嘉賓表達敬意;來自另外一個部落的來賓,會將其背記下來,返鄉以後將這些舞蹈加入他們自己所蒐集的節目中。身為主人者,一旦把舞贈送出去之後,絕不會再拿出來上演。迎賓舞是在離營地有段距離,已事先預備好的特別舞蹈場地舉行,通常有十二名男子表演,分成二行,輪流前進和後退、再相互穿越,移動時用似馬騰躍的高躍步;男士們拿木棍互擊打出節奏,而舞者則用來敲擊地面。其中會有獨舞者演出獨舞,他快速衝向一行或另一行,舞者們則以奇特的側步邊吼叫邊騰躍,邊低降...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嘿呀;迎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南美洲瓦匹辛印第安部落(Wapisians)的迎賓舞,是在友好部落蒞臨,或是狩獵慶功以及新居落成時演出。只由「嘿 ── 呀」兩個音節組合的吟唱,跟著舞蹈節奏不斷反覆,為凸顯節奏,舞者將卡塔卡塔響的嘎嘎器繫在手部和腿部,同時由一位男子即席獨唱,年長的男子和婦女合唱,壯大聲勢。舞蹈由一位擅長演奏笛子的樂師伴奏,笛子用竹子或美洲虎的腿骨製成,並雕上複雜的圖樣;還有一個隨手作成的喇叭,很像擴音器,纏繞著長條棕櫚葉,會發出低沈聲調,指示節奏的改變。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失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來訪的客人表示失於迎候的客氣話。《西遊記》第四回:「老星請進,恕我失迎之罪。」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齣:「原來是陳吳兩位相公,老漢失迎了。」
|
水來土掩,兵到將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自有辦法應付。《水滸傳》第二○回:「不須兄長掛心,吳某自有措置。自古道:『水來土掩,兵到將迎。』此乃兵家常事。」也作「軍來將敵,水來土堰」。
|
擁彗迎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拿著掃帚掃地,在門前迎候貴客。表示對賓客的敬意。
|
迎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龍。例:逐年正月十五有迎龍,細人仔看著盡歡喜。(每年元宵節有舞龍,小孩子看見了很高興。)
|
承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迎接、歡迎。南朝陳.徐陵〈諫仁山深法師罷道書〉:「若不屈膝斂手,自達無因,俯迎承迎,未閑合度,如此專專,何由可與?」
2.奉承迎合。《聊齋志異.卷六.馬介甫》:「婦每日暮,挽留萬石作侶,懽笑而承迎之。」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