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2.12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蔽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遮掩身體。《三國演義》第三七回:「一人暖帽遮頭,狐裘蔽體,騎著一驢,後隨一青衣小童。」《警世通言.卷三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當初墳堂中教授村童,衣不蔽體,食不充口;今日三任為牧民官,位至六品大夫,太學生至此足矣。」
一無所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什麼要求或需求。《兒女英雄傳》第一六回:「知我小小有些聲名,又有幾歲年紀,特來投奔,要我給他家遮掩個門戶,此外一無所求。」
貼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縫在衣服裡子邊上的窄條。可供釘扣子、縫拉鏈,並使衣物筆挺。亦有修飾、遮掩的作用。如:「通常衣服的貼邊會與衣面使用同樣的布料。」
訶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婦女遮掩胸部的飾物,相傳始用於楊貴妃。宋.高承《事物紀原.卷三.訶子》:「貴妃私安祿山,之後頗無禮,因狂悖,指爪傷貴妃胸乳間,遂作訶子之飾以蔽之。」
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遮掩過錯。《莊子.盜跖》:「強足以距敵,辯足以飾非。」《史記.卷三.殷本紀》:「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
縱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靈敏猶如噴湧的泉水,情緒變化起伏就像驟起的狂風,飄忽不定,力量強大可以抵抗敵人的攻擊,口齒伶俐足以遮掩自己的過失,順他的心意就高興,不順心就生氣,而且容易用話來侮辱人。您就不用去了。」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文過飾非」這句成語,用來指掩飾過失、錯誤。
水涸石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水落石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醉翁亭位於滁州(今安徽省滁縣)城西南瑯琊山兩峰之間,為山僧智仙所築。〈醉翁亭記〉就是歐陽修遊賞醉翁亭後所寫下的一篇文章,文中描寫出山林四季變化的景色:春季有野花幽香,夏季有綠樹繁茂而成一片濃蔭,秋季風聲蕭瑟而霜色瑩潔,冬季水枯而石頭盡露。朝暮之間的景色變化,加以四季的不同景色,使得遊賞於醉翁亭中的快樂顯得無窮無盡。「水落石出」或許就是從本文摘出的一個成語。因為水位低,本來沉於水底的石頭逐一浮露出來,石頭猶如原被遮掩的真相,所以這句成語就被用於比喻事情經過澄清而後真相大白。
藏頭亢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遮掩掩,不清楚。《朱子語類輯略.卷七.論諸儒》:「鄉里諸賢文字,以為皆不免有藏頭亢腦底意思,有學者來問,便當直說與之。」
倒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喝倒采。演員在舞臺上表演出了差錯,臺下觀眾故意大聲叫好,以示嘲諷。如:「她在臺上唸錯臺詞,觀眾直喊倒好,幸好同臺演員替她遮掩,方才解圍。」也作「倒彩」。
諱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遮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