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9.1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綯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中國古代青銅器上的紋飾。是由波紋交錯扭結成繩索的形狀。盛行於春秋戰國時代。《重修宣和博古圖.卷一九.周蟠虬盉》:「蓋飾以虺,純緣外著蟠虬,下為綯紋,而以麟為流,設提梁可以挈攜。」
景泰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珐瑯質塗於銅器表面,再經窯爐烘焙,燒成各種花紋的工藝品。創始於土耳其,元代由阿拉伯人傳入中國。明代景泰年間於北京大量製造,且當時以藍釉最為出色,因而得名。製品有瓶、碗、煙具等。
蟲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鐘口等銅器上所刻的蟲形紋飾。
大豐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周初期的青銅器。器身四耳、方座,飾卷體夔紋,腹內壁有銘文七十六字,反映了西周初年的歷史情況。也稱為「天亡簋」、「朕簋」。
李峪風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晚期一種青銅器風格。於山西渾源縣李峪村出土。其特色為華美精細,器上具有纏結的各式圖案及浮雕。代表作品有〈鳥獸龍紋壺〉、〈雙蟠夔紋鑑〉等。
助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生。宋.袁褧《楓窗小牘.下》:「新鄭門官夫淘溝,從助產朱婆婆牆外溝底,得一銅器如壺。」
曶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周青銅器。原器已佚,今僅存銘文拓本。記周王對曶的策命、曶和其他貴族進行的交易、訴訟等事項。曶鼎銘文對研究西周社會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查士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15~1698)字二瞻,號梅壑散人。明末清初時安徽休寧人。家藏古銅器和宋、元書畫甚富,因而精於鑑別。擅畫山水,初學倪瓚,後參用吳鎮、董其昌法,筆墨疏簡,意境荒寂。與孫逸、汪之瑞、僧弘仁合稱「海陽四家」。書法學米芾。亦能詩。著有《種書堂遺稿》。
三代吉金文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羅振玉編,二十卷。著錄傳世的殷、周青銅器銘文拓本四千八百三十一器,從食器到兵器,分類按字數多少排列。蒐集頗富,只集拓本,並無釋文。
陶笵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青銅器的造型複雜,鑄造模型時需分塊製作,而鑄模的材料為泥土,且需燒烤成陶,這種鑄造方法,稱為「陶笵法」。也稱為「土笵法」。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