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侯每三年舉行聘問相見的禮節。《說文解字.見部》:「覜,侯三年大相聘曰覜。」《左傳.昭公五年》:「朝聘有珪,享覜有璋。」
新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初接新職的官吏。《福惠全書.卷三.蒞任部.親查閱》:「新任盤查時,先請前任,及佐貳等官俱至,然後庫門序坐。」
門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守門的衛士。《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在中府外第,虎賁為門衛。」《南史.卷六七.蕭摩訶傳》:「門衛皆走,黃昕馳燒北掖門而入。」
活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能夠順利進行事務的途徑。《劉知遠宮調.第三》:「莫憂拒,待交我尋活路,嗔不肯。」
封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對有功臣已去世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子授封榮典。
政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政治與教化。《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內脩政教,外應侯,十五年。」《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大家習學禮樂,成就出些人才,也可以助一助政教。」
公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工商業或自由同業之間的聯絡組織。如:「鞋業公會」。
2.眾人集會。《隋書.卷六七.虞世基傳》:「少傅徐陵聞其名,召之,世基不往。後因公會,陵一見而奇之。」
3.因公事相會。
赴蹈湯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稱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後,更升任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後來他倡議削侯封地,讓各侯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張應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將士保衛疆土,他說:「對於能固守城池及戰勝敵人者,要給予爵位以示獎賞;對於能攻陷敵方城池者,要贈予所得的財貨以增加他的財富與權勢。唯有如此,才能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不顧生死的為國...
大悲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大悲咒而作的懺法。最早是宋朝僧人知禮編制,清初高僧讀體再重編,是懺法中最流行的一種。《紅樓夢》第一三回:「這四十九日,單請一百單八眾禪僧,在大廳上拜大悲懺,超度前亡後化魂。」
負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扆,窗與門之間。古代天子接見侯,背對窗戶南面而立,以示君位,故後世即以「負扆」指南面稱帝或攝政。《淮南子.齊俗訓》:「攝天子之位,負扆而朝侯。」漢.高誘.注:「戶牖之間謂之扆。」《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索隱述贊》:「周公攝政,負扆據圖。」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