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13.78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政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政治與教化。《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內脩政教,外應諸侯,十五年。」《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大家習學禮樂,成就出些人才,也可以助一助政教。」
2.政治與宗教。如歐洲歷史上有「政教衝突時代」。
政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料來源:國民教育社群網 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_new.php目錄1 家政教育1.1 基本理念1.2 課程目標1.3 分段能力指標1.3.1 (1)飲食1.3.2 (2)衣著1.3.3 (3)生活管理1.3.4 (4)家庭1.4 學習內容1.5 融入學習領域之建議1.6 家政教育議題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之對應表1.7 附錄 家政教育係...
政教分離與政教合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治是一種權力分配的過程,而政治與宗教間的關係是統一或互不相干,其國家律法之建立是依據宗教教義或民意等,對國家的制度及其施行有相當大的影響。註1 政教分離政教分離(the 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係指政治與法律上之概念,當一國宗教與其國家、政府統治權力上彼此間有所分割即屬之,而此概念最早確立於美國憲法中,其內容強調「國會不可立法確立國教或禁止個人宗教信仰上之自由」,如《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明文規定:「國會不得...
政教合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理政治與宗教兩權的政治制度。如中國大陸的西藏及歐洲中世紀的天主教均採此制。
普通家政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通家政教育旨在培養普通教育系統中的學生具備日常生活必需之家政知識、技能與態度,如中學之家政課程即屬之。
  我國國中現行課程中有「家政」一科,規定其目標為:(1)養成適應現代家庭生活之健全國民;(2)充實日常生活所需之基本知能;(3)啟發學生及美化生活之志趣與理想。分別在一、二、三學年實施每週二小時,第一學年講授「生活適應」與「飲食」二大類,第二學年講授「衣著」與「居住」二大類,第三學年講授「保健」與「生活藝術」二大類。
  在高級中學課程中,第一學年及第二學年亦排有「家政」的課程,其目標為:(1)增進學生適應現代生活所需知能,以提高國民生活素質;(2)培養學生創造幸...
西政教育思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政教育思潮」是中國近代變法維新、富國強兵潮流下的產物。緣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與西洋文明接觸,在教育思想上歷經西語文、西學、西藝等多次調整,均未產生實效,而甲午一戰又敗,朝野深受刺激,體認到日本明治維新厲行法政改革,才使國家臻於強盛,於是西政教育思潮乃應運而生。
  光緒十一年(1885),薛福成論變法,認為凡商政、工業、交通、兵制等都應從速改革,否則外人必恃其優勢對我侵侮;二十三年,盛宣懷奏請辦理南洋公學,亦以研習西政為主,強調公學所教,以通達中國經史大義,厚植根柢為基礎,以西國政治家,日本法部、文部為指歸,略仿西國政學堂之意。次年,張之洞在〔勸學篇〕中,將學校課程分為西...
政教之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教之極」意為政者所能達到最高的政治與教化的境界,這是荀子在〔君道篇〕提出政治與教育合一的最高理想。根據荀子學說,以禮義法度治理天下是最理想的為政之道,〔君道篇〕中說:「至道大形。隆禮至法則國有常,尚賢使能則民知方,綦論公察則民不疑,賞克罰偷則民不怠,兼聽齊明則天下歸之。然後明分職,序事業,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則公道達而私門塞矣,公義明而私事息矣。如是則德厚者進而佞說者止,貪利者退而廉節者起。」也就是說如果禮義法度、典章儀節能普遍長久的實施;崇尚賢能使人民知善惡是非;多方參取輿論、凡事公開不偏私,使人心不疑慮;獎賞賢能、處罰偷惰,使人民知所借鏡而不懈怠;察納雅言,明辨是非,自然天下歸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人的事情。如:「政事」、「政治」、「從政」。
公家機關的業務。如:「內政」、「財政」、「省政」。
如火如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 擁鐸拱稽:抱著鐸,拿著士兵名冊。鐸,音ㄉㄨㄛˊ,一種大鈴,有柄有舌,振舌發聲。古代常用來宣布政教法令或示警。稽,名冊。 (10) 建肥胡:立起幡旗。肥胡,一種狹長、垂直懸掛的旗幟。肥,通「飛」。 (11) 奉文犀之渠:握著鑲有犀牛角的盾。文犀,有文彩的犀牛角。渠,盾。 (12) 嬖大夫:下大夫。古時大夫分上、中、下三等,等級最低的稱為嬖大夫。嬖,音ㄅ|ˋ。 (13) 建旌提鼓:插起旗子,提起大鼓。 (14) 挾經秉枹:夾著兵書,握著鼓槌。經,兵書。枹,音ㄈㄨˊ,鼓槌。 (15) 十旌:以十面旌旗所代表者為一單位。一行百人,十行設一旌旗,十旌約為萬人。旌,音ㄐ|ㄥ。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