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9.95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桀逆放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殘暴任性,倒行逆施。《後漢書.卷七○.孔融傳》:「竊聞領荊州牧劉表桀逆放恣,所為不軌,至乃郊祭天地,擬儀社稷。」
休慼是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憂未嘗不戚2>,有慶未嘗不怡。襄公有疾,召頃公而告之,曰:「必善晉周,將得晉國。其行也文,能文則得天地。……且夫立無跛3>,正也;視無還4>,端也;聽無聳5>,成也;言無遠6>,慎也。夫正,德之道也;端,德之信也;成,德之終也;慎,德之守也。守終純固,道正事信,明令德7>矣。慎成端正,德之相8>也。為晉休9>戚,不背本也。被文相德,非國何取10>!」 〔注解〕 (1) 周:孫周(西元前586∼前558),晉襄公之曾孫,孫談之子,即晉悼公。欒書等弒厲公,迎之於周。公立,修功業,施德惠,多次與楚國爭奪鄭,而楚國不敢與之相爭。使魏絳和戎,戎人親附。十四年,使六卿會合諸侯伐秦,深入秦地,渡涇至棫林...
杞國之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杞人憂天」之典源,提供參考。 《列子.天瑞》杞國1>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2>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3>之所憂者,因往曉4>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5>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6>,奈何7>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8>積氣,日月星宿9>不當墜邪?」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10>墜亦不能有所中11>傷。」其人曰:「奈地壞何?」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12>,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13>,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14>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注解〕 (1) 杞國:春秋時周朝所分封的諸侯國。姒姓。故城在今河南省杞縣。杞,音ㄑ|ˇ。 ...
風雲叱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叱吒風雲」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書.卷一二五.乞伏熾磐載記》「史臣曰:『夫天地閉,大祲生;雲雷屯,群凶作。自晉室遘孽,胡兵肆禍,封域無紀,干戈是務。……熾磐1>叱咤2>風雲,見機而動,牢籠3>俊傑4>,決勝5>多奇,故能命將掩澆河之酋,臨戎襲樂都之地,不盈數載,遂隆偽業。覽其遺跡,盜亦有道乎!』」 〔注解〕 (1) 熾磐:乞伏熾磐(?∼西二428),十六國時西秦國君。隴西人,鮮卑族。為人勇毅,有權略。其父乞伏乾歸被姪乞伏公府所殺,乞伏熾磐擒殺乞伏公府,大赦,改元永康。北魏明元帝神瑞三年出兵破東都,南涼亡。復稱秦王,置百官,改年號建弘。後依附北魏,在位十六年。 (2) 叱咤:發...
厭勞喜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好逸惡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好逸惡勞」典源作「欲逸惡勞」。《呂氏春秋》是戰國時代秦相呂不韋與門下食客的集體著作。綜合九流百家,暢論天地人物,多主儒術,而參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賅,頗有功於古代史料的保存。卷五〈仲夏紀〉是說明音樂的功效、歷史及其重要性。共有五篇,其中〈適音〉篇說明音樂效能,在使人心平和,使欲望得到適當的發展,與治身治國的道理相通。文中認為:人有四種欲望,四種厭惡:希望長壽而憎惡夭折;希望平安而憎惡危險;想要榮華而憎惡恥辱;貪圖安逸而憎惡勞動。如果能讓四種欲望實現,四種厭惡消失,那麼生活必然能稱心如意,也就能長壽了。後來「好逸惡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
萬萬千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數量很多。漢.王充《論衡.自然》:「天地安得萬萬千千手,並為萬萬千千物乎?」元.無名氏〈歸來樂.從負郭問桑麻〉曲:「眼底事拋卻了萬萬千千,杯中物直飲到七七八八。」也作「千千萬萬」。
十家九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十室九空」。見「十室九空」條。01.宋.范成大〈民病春疫作詩憫之〉詩:「乖氣肆行傷好春,十家九空寒螿呻。陰陽何者強作孽,天地豈其真不仁?」
盤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神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映了當時人民的勤勞、勇敢和智慧。而西方的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則主要由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組成。神的故事包括天地的開闢﹑神的產生﹑神的宗 譜﹑神的活動﹑人類的起源等。神話能夠解釋和說明自然現象,完整反映了原始人類的生活環境與思維。
吹毛索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吹毛求疵」之典源,提供參考。 #《韓非子.大體》古之全大體者,望天地、觀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時所行,雲布風動,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於法術1>,託是非於賞罰,屬輕重於權衡2>;不逆3>天理,不傷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4>,不洗垢而察難知5>。不引繩之外,不推繩之內;不急法之外,不緩法之內。守成理,因自然。禍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愛惡。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注解〕 (1) 法術:戰國時代法家所謂「法」與「術」的合稱,亦可統指法家的學術。法,指國家規定賞罰的律令。術,指君王統御臣下的方法、策略。 (2) 權衡:稱量輕重的工具。比喻為衡量事物價值的標準。權,秤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