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51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鑿壁懸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鑿壁,指漢代匡衡鑿壁借光夜讀的故事。參見「鑿壁偷光」條。懸梁,指楚人孫敬好學而晨夕不休,睡眠疲寢時以繩髮懸梁的故事。參見「懸頭」條。鑿壁懸梁形容刻苦自勵,好學不倦。明.徐霖《繡襦記》第二齣:「效先儒入室升堂,淑諸人鑿壁懸梁。」
不直一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案灌夫項令謝。夫愈怒,不肯謝。武安乃麾騎縛夫置傳舍,召長史曰:「今日召宗室,有詔。」劾灌夫罵坐不敬,居室。遂按其前事,遣吏分曹逐捕諸灌氏支屬,皆得弃市罪。 〔注解〕 (1) 行酒:酌酒奉客,即今「敬酒」。 (2)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為表示對某人尊敬,離席而起。 (3) 夫:灌夫(?∼前131),字仲孺,西漢潁川人。父張孟為灌嬰舍人,改姓灌。吳楚反,孟死軍中,夫入吳軍殺敵,以此聞名,為中郎將。武帝時為太僕,次年徙為燕相。性剛直,好任俠,食客日數十百人。後因酒後辱丞相田蚡,與其族皆見誅。 (4) 毀:詆毀,貶抑。 (5) 直:抵得上。通「值」。 (6) 效:摹仿。 (7) 呫囁:...
病狂喪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奉宗廟,典諸陵邑,煩劇多罪過。父賢以弘當為嗣,故敕令自免。弘懷謙,不去官。及賢病篤,弘竟坐宗廟事獄,罪未決。室家問賢當為後者,賢恚恨不肯言。於是賢門下生博士義倩等與宗家計議,共矯賢令,使家丞上書言大行,以大河都尉玄成為後。賢1>薨,玄成2>在官聞喪,又言當為嗣,玄成深知其非賢雅意,即陽3>為病狂,臥便利,妄笑語昏亂。徵至長安,既葬,當襲爵,以病狂不應召。 〔注解〕 (1) 賢:韋賢,字長孺,漢魯國鄒人,生卒年不詳。為人質樸少欲,篤志於學。兼通《禮》、《尚書》,以《詩》教授,號稱鄒、魯大儒。 (2) 玄成:韋玄成(?∼西元前36),字少翁,漢朝魯國鄒人。韋賢少子。少好學,修父業,謙遜下...
蠖屈求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蠖蟲行時,屈伸其體。語本《易經.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後比喻人不得志時,屈身隱退,以待時機。唐.王勃〈梓州飛烏縣白鶴寺碑〉:「或鵬垂待運,終燮道於中臺;或蠖屈求伸,且毗鳳於下邑。」明.劉基〈擬連珠〉六八首之五九:「蓋聞蠖屈求伸,非終於屈;龍潛或躍,匪固于潛。」
醡醬草組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大型的組織,其所需要的人員,其實只要僱用固定的專業核心人員,其工作內容組要是計畫、溝通協調、聯、跟催、稽核(含績效評估)等工作,而領導者則是思考人事問題。而執行人員、則由一群專精該項任務內容、有創意、有活力、自由的約聘人員來完成,他們根據契約的保障,在其執行工作的時候有平等而公平的薪資規定,爾後這些專業人員外,一些非技術性的工作,則可在尋找彈性勞工來完成,這樣的組織模式可以打破以往終身雇傭的奴隸關係,亦可讓組織ㄧ直處於彈性而有創意的狀態下。 範例大型補習班大多採取此一組織系統,由老闆為核心,聘用幾位核心的行政人員...
本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根本的事務。《呂氏春秋.孝行覽.孝行》:「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務,而萬事之紀也。」唐.張九齡〈上封事〉:「蓋甿庶所,國家之本務,本務之職,反為好進者所輕。」
延續輔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在延續輔導方面,其中心主軸又可分為繼續輔導以及估評兩個面向。 繼續輔導方面與離校學校保持適當聯,並且深入了解其所遇到之困難,可能包括未來升學或者工作,而藉此的了解後,也可進而幫助在校學生如何有效規畫未來。協助畢業生完成個人或者家庭上的適應問題,亦或是在職場上得到機會以及安置。當畢業生於未來不順遂時,延續輔導可介入來協助其失望或者難過的心理狀態。 估評方面瞭解離校學生在校時所學之課程,以及其現在所遇到之難題,兩者間是否有相呼應之處,或者其所學是否適用於社會之需求,評估後也可當作未來修訂課程之依據。估評學校內現有的各...
機械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械學習是一種單純依靠記憶學習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複雜內部和主題推論的學習方法。平時多稱為死記、死背或死記硬背。由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提出,與有意義學習相對的概念,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知識建立非實質性的和人為的聯。如學生僅能記住乘法口訣表,形成機械的聯想,但並不真正理解這些符號所代表的知識。目錄1 機械學習的成因2 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機械學習3 國家與文化4 發展 機械學習的成因 學習材料本身缺乏邏輯意義;學生的認知結構中缺乏與新知識相聯
殺身成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仁」從個人修身做起,最後擴充成為維家庭和社會的力量。這種力量發揮到極致,就是「大同世界」的達成。因此為了維「仁」的標準,君子是可以犧牲性命的。孟子把孔子的「仁」用「義」來解釋,「義」就是公益,往往和個人私利是衝突的。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當「義」和「利」不可兼得的時候,為了公益,是要「捨生取義」的。性命雖是個人最大的私利,但是為了社會國家的利益,必要時可以犧牲。這正和「殺身成仁」的精神一樣,也正是傳統儒家的堅持的修身原則。
佩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佩戴玉飾在身上。《左傳.哀公十三年》:「吳申叔儀乞糧於公孫有山氏,曰:『佩玉橤兮,余無所之;旨酒一盛兮,余與褐之父晲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讔》:「叔儀乞糧於魯人,歌佩玉而呼庚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