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3.27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上下其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載,春秋時代,楚、鄭兩國交戰,楚國大將軍穿封戌俘虜了鄭國大夫皇頡,立下大功。同行的王子圍見了眼紅,想要把這個功勞占為己有,硬說皇頡是被自己捉到的。穿封戌也不甘勢弱,兩人爭執不下,於是找了伯州犁來裁斷是非。伯州犁說:「這要問問被虜來的皇頡,他說的一定錯不了。」便把皇頡帶上,由伯州犁來質問。但其實伯州犁想袒護王子圍,於是他故意先高舉一手指著王子圍說:「這位是王子圍,也是本國國君所寵愛的弟弟。」接著放下手,向下指著穿封戌說:「這位是穿封戌,是方城外的一個縣官。這兩人當中,究竟是那一個捉到你的?」皇頡看到他刻意分別的手勢,也聽懂了話中的暗示,就順應著回答說:「我不敵王子圍,就敗...
馬革裹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é釋義︰即「馬革裹屍」。見「馬革裹屍」條。 01.宋.陸游〈隴頭水〉詩:「裹尸馬革固其常,豈若婦女不下堂。」 02.清.孫義鈞〈前定海行〉詩:「裹尸馬革壯夫心,囊骨鴟夷忠勇節。」
其貌不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語本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颺,子若無言,吾幾失子矣句下杜預˙注:顏貌不揚顯。形容人面貌醜陋、難看。宋˙王讜˙唐語林˙卷二˙文學:日休字逸少,後字襲美,襄陽竟陵人。少隱鹿門山,號醉吟先生。榜末及第,禮部侍郎鄭愚以其貌不揚,戲之。 2.語譯比喻長的十分醜,令人看不下去。 3.故事內容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眼歪嘴斜 相反詞花容月貌 5.例句她雖長的其貌不揚,但她的內在美是不輸給任何人的。
別開生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拼音︰zì kāi shēng miàn釋義︰猶「別開生面」。見「別開生面」條。 01.清.金埴《不下帶編.卷七》:「凡為文者,必能與人爭奇,則自開生面,方為哲匠、生龍。」 參考詞語︰別啟生面注音︰ㄅ|ㄝˊ ㄑ|ˇ ㄕㄥ ㄇ|ㄢˋ漢語拼音︰bié qǐ shēng miàn釋義︰即「別開生面」。見「別開生面」條。 01.清.徐乾學〈平生壯觀序〉:「蓋能擴前人所未發,而別啟生面,豈非快事!」 參考詞語︰特開生面注音︰ㄊㄜˋ ㄎㄞ ㄕㄥ ㄇ|ㄢˋ漢語拼音︰tè kāi shēng miàn釋義︰猶「別開生面」。見「別開生面」條。 01.清.魚翼《海虞畫苑略.馬眉》:「賦性落拓,縱酒逞筆,乃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斷絕。《孟子.離婁下》:「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戰國策.秦策三》:「北斬太行之道,則上黨之兵不下。」
爭先恐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國弱小了。而且晉國、楚國交換著主持諸侯的結盟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怎能說晉國一直是盟主呢?因雙方爭執不下,於是叔向對趙孟(二人均為晉國臣子)說:「諸侯是歸服於晉國的德行,不是歸服於晉國是否主持盟會。你致力於修明德行,不要去爭搶歃血的先後。諸侯結盟,小國本就應有一個出來負責結盟諸種事物的,此次就讓楚國做為晉國的小國,不也可以嗎?」因此就讓楚國先歃血。 「恐後」是出自於《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內容是說王莽在西漢末年時,已察知漢朝即將走到盡頭,國力衰微,因而心生貪念,以外戚的權勢,作威作福,行使命令。其他的諸侯王看到這樣的局勢,都紛紛向王莽致上最敬禮,爭相奉上印璽,惟恐落於他人之後,有的則歌頌王...
折衝樽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瑟之音不絕,地可廣而欲可成;和樂倡優侏儒之笑不之,諸侯可同日而致也。……故曰衛鞅之始與秦王計也,謀約不下席,言於尊俎之間,謀成於堂上,而魏將以禽於齊矣;衝櫓未施,而西河之外入於秦矣。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拔城於尊俎之間,折衝席上者也。」
乾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分乾竭。[例]三個月不下雨,這條小溪都快乾涸了。
陳陳相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史記.卷三○.平準書》的記載,漢代初期,國家太平無事,老百姓豐衣足食,各地方糧倉裡都積滿了穀子,府庫中財物充足。至於京都就更不用說了,京城裡庫存的錢幣數以萬計,穿錢的繩索都已腐爛而難以點數實際的金額。京城的大糧倉裡的糧食,逐年不斷地增加,倉庫已經塞滿裝不下,就露天亂堆在糧倉之外,而這些糧食最後竟都霉爛腐敗而不能食用,可見漢代初期國家倉廩充實的實況。「陳陳相因」原說舊穀一年一年地累積堆陳;後來被用來比喻因襲舊例,缺乏創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攻打。如:「攻擊」、「襲擊」、「狙擊」、「游擊」、「追擊」。《左傳.僖公三十年》:「子犯請擊之。」《漢書.卷一.高帝紀上》:「三月,攻下邑,拔之。還擊豐,不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