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徹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漢時最尊貴的侯爵。後避漢武帝諱,而改稱為「通侯」或「列侯」。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
|
三侯之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風歌的別名。參見「大風歌」條。
|
夏侯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長卿,生卒年不詳,西漢魯東平人。夏侯勝從兄之子,治尚書為議郎博士,至太子少傅,世稱為「小夏侯」。嘗與勝相非難,時人稱與建為「大小夏侯」。
|
褒成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末年封贈孔子後裔的爵號。《漢書.卷一二.平帝紀》:「封周公後公孫相如為褒魯侯,孔子後孔均為褒成侯,奉其祀。」
|
郡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知府的別稱。《初刻拍案驚奇》卷二○:「爹爹身為郡侯,飲此一杯淡水。」
|
康侯方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侯馬盟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山西侯馬出土的盟誓書。據考訂,製作時間約當周敬王二十三年至三十一年間。盟詞用毛筆寫在玉石上,大部分為朱書,少數用墨書。結體方扁,用筆生動老練;起筆多取側勢,筆處多尖筆出鋒,變化多端。
|
宜侯夨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周初期的青銅器。丹徒烟墩山出土。四耳,高圈足,腹部飾有圓渦紋,圈足飾有夔紋。腹內壁有一百二十六字的銘文,記載周康王封夨為宜侯,賜其器物、土地等的事跡。
|
萊子侯刻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隸的石刻。王莽天鳳三年(西元16)刻,清嘉慶二十二年(西元1817)在山東鄒縣出土,今存鄒縣孟子廟。文分七行,每行五字,全文三十五字。書法蒼勁質樸,極具風骨。用筆直線多,曲線少,轉折處都露方角,字體呈橫勢,雖為古隸,而八分書之波勢,已略見端倪。
|
四姓小侯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姓小侯學是東漢專為皇室外戚子弟而設的學校。永平九年(66),明帝為外戚樊氏、郭氏、陰氏和馬氏等外戚家族的子弟設立學校於南宮,置五經師,傳授經學。因為外戚雖親貴,但不是列侯,所以稱「小侯」。四姓小侯學的教育內容以〔孝經〕、〔尚書〕等為主,並注重品德教育。後來招生範圍擴大,除四姓子弟外,還增收功臣子孫,連匈奴也派遣貴族子弟來入學。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