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3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取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戲弄、開玩笑。《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老先生,此話也不過是他偶然取笑。」《紅樓夢》第七十四回:「你來搜檢東西,我不惱;你不該拿我取笑。」
甲骨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甲骨文的發現1899年正值清朝末年,學者王懿榮因為患有瘧疾而煩惱,因此打算藏式聽說對瘧疾很有效的藥方「龍骨」。而王懿榮買回家的龍骨,在偶然的情況下被同為學者的同伴劉鶚看到了,劉鶚發現這些龍骨的表面,刻有細小的文字。劉鶚認為這些文字的形狀和古代青銅器的銘文很相似,並且把這件事告訴了王懿榮,王懿榮在當時,是位有著等同於現今國立大學校長般地位的學者,而他主要研究的內容,就是古代青銅器和石碑的銘文。因此劉鶚的這般發現,理所當然地引起了王懿榮的注意,他也立刻開始調查,而隨後他也發現,這些文字或許存在於筆青銅器時代還要古老的年代。...
遼東之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見群豕白,懷慚而退。若以子之論於朝廷,則為遼東豕也。」意思是說:從前遼東有隻豬,偶然生了一隻白頭的小豬,他的主人覺得很稀奇,要將這隻小豬拿去獻給皇帝。誰之剛行到遼河東岸,看見那裏的豬全是白的,才懷著慚愧的心情回去。如果拿你 (指彭寵) 的功勞和朝廷裡的人比較,就像遼東那隻白頭小豬的情形一樣。(註1) 例句這種大家都知道的花招,就像「遼東之豕」一樣,我看你還是省點力氣吧!(註2) 參考書目註1:成語故事<插圖本>,石光中編著,西北出版社,頁223。註2:中國成語大辭典,王劍引責任編輯,東華書...
淋漓透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營私,劉若愚心知肚明,不敢有所反抗。魏忠賢失勢後,其黨羽都遭誅殺,劉若愚也遭彈劾入獄。李清在作官時,偶然讀到他在獄中所寫的《酌中志略》,感嘆他才識廣博,卻身不由己,最後被牽連而死於獄中,實在可惜。李清認為他這本書的價值極高,除了講到皇宮內的大小制度外,也將當時魏忠賢與熹宗乳母客氏的驕橫胡為,描寫得十分生動。後來原文中的「淋漓盡致」被摘出成為成語,用來形容語言或文章表達得非常透澈,亦用於形容表現生動逼真。
偶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偶然發生。如:「偶發事件」。《封神演義》第二六回:「御妻偶發沉痾心痛之疾,惟玲瓏心可愈。」
無意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偶然中、不經意間。如:「他無意間發現了一個祕密。」
痛快淋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營私,劉若愚心知肚明,不敢有所反抗。魏忠賢失勢後,其黨羽都遭誅殺,劉若愚也遭彈劾入獄。李清在作官時,偶然讀到他在獄中所寫的《酌中志略》,感嘆他才識廣博,卻身不由己,最後被牽連而死於獄中,實在可惜。李清認為他這本書的價值極高,除了講到皇宮內的大小制度外,也將當時魏忠賢與熹宗乳母客氏的驕橫胡為,描寫得十分生動。後來原文中的「淋漓盡致」被摘出成為成語,用來形容語言或文章表達得非常透澈,亦用於形容表現生動逼真。
清風兩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兩袖清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高文秀,元代雜劇家,所作《遇上皇》這齣雜劇共四折,帶有濃厚的傳奇色彩。內容是敘述平民趙元在上京途中偶然替微服私訪的宋太祖解圍,因而免去延誤送達文書被處死的命運,並當上了東京府尹。典源取的這一段是寫喜好飲酒的趙元覺得,糯米釀的粗酒,比香醇的美酒還要好喝,喝了之後整個人清爽舒暢,瓶中還不時的散發出陣陣酒香。「兩袖清風」可能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句成語,就用來形容喝茶或飲酒後清爽舒暢的感覺。(二)元代陳基所作的〈次韻吳江道中〉詩,寫到:「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詩中描述才剛出門,迎面而來的清風就灌入衣袖中,只覺得身子輕飄飄的,他拄著手杖伴隨月光...
似漆如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膠和漆黏著一樣。比喻友誼的堅固、篤厚或感情的親密投合。元.湯式〈醉花陰.銀甲桃燈玉荷小套.刮地風犯〉曲:「雨情濃似漆如膠,行坐處似美玉連環套。」明.無名氏《桃園結義》第三折:「看了他形容端正不虛囂,偶然間相會飲香醪,則他那溫恭謙遜意勤勞,猛然間遇著,似漆如膠。」也作「如膠似漆」。
斗升之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微薄的俸祿。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故捨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升之祿。」宋.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嚮之來,非有取於斗升之祿,偶然得之,非其所樂。」也作「斗斛之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