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94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拒學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拒學症(School refusal)目錄1 前言2 定義3 症狀3.1 身心症狀3.2 抗拒行為3.3 心理症狀4 病程5 輔導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前言拒學症過去也被稱為懼學症,而懼學一詞是由美國精神科醫生Johnson(1941)年所提出,根據心理動力學取向,他們認為懼學症因為對學校潛藏著強烈烈的莫名壓力與恐懼,而且會伴隨多種身心症狀,是一種學校適應的障礙的情緒障礙症。在1960年代後歐美各地開始有些醫生因為兒童的對上學的恐懼,出現逃避或拒...
數的保留概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的保留概念(Conservation)目錄1 前言2 長度的保留概念3 容量的保留概念4 重量的保留概念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前言學生對於物體的保留性的理解則稱為保留概念,舉例而言,當對一個具體物做形狀的改變,或是分割時,其是否了解物體會保持原來的量,因此學生在測量物體之前,應先對長度、距離、容量、體積、時間等等方面具有保留概念。 長度的保留概念首先可分為三種保留概念:1. 物體移動後期長度不變2. 物體改變形狀後期長度不變3. 物體細分成相同...
促進類化的技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促進類化的技巧目錄1 前言2 舉例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Schloss和Smith曾提出11種可以促進類化的技巧,其目的是使學生在黃一情境所習得的行為能類化到其他情境-例如,在黃科目所學得的行為能類化到其他科目,或更重要的,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有些策略是透過教學來促進類化。 舉例例如,在算術課裡,某單元若與金錢有關,最好就讓學生有機會操弄真實或模擬的銅板和紙鈔,而不要只計算書面的問題,這樣比較容易遷移到真實生活中。另一個有助於類化的教學策略是...
大躍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毛澤東統治下的中國大陸3 文化大革命4 關鍵字5 出處 前言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是今日兩個主導亞洲的國家。擁有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國,在西元1949年,成為社會主義的國家。而日本實行資本主義,成為世界最具有經濟影響力的國家之一。 毛澤東統治下的中國大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黨和共產黨再次形成對峙的局面。西元1949年國共交戰,共產黨獲勝,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註1.)成為首任國家主席。經過40年戰亂的中國大陸,在共產黨執政之後採用...
次級增強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次級增強作用2 前言3 舉例4 學說摘要5 關鍵字6 參考書目 次級增強作用 前言任何與原級增強物配對的中性刺激,仍有其增強的屬性;這就是次級增強作用的原則。因此每一個SD都是次級增強物,因為它都是在原級增強作用之前出現。 舉例我們可以用下面的方式來證明中性刺激具有增強作用的屬性:將史京納箱裝上電線,因此動物在做出壓槓桿反應獲得食物之前燈就會先亮。根據次級增強作用的原則,燈與食物的配對會使燈獲得它本身的增強屬性。測試這種理論的一種方式,就是...
幼兒分類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兒分類能力(Child classification)目錄1 前言2 分類活動2.1 分類兩種東西的異同2.2 進行分類動作2.3 指定屬性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前言指導學生數數之前,學生須對具體物或是計數的對象有所認識,因此需先教導分類的相關能力,舉例而言,在一堆花朵中,學生是否能分類為白花一堆紅花一堆的基礎能力,又或者在一堆筆之中,學生是否能挑出鉛筆的種類。因此以下將介紹分類能力的活動,以供學生學習數數前的集合概念。 分類活動 分類兩種東西...
升學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升學主義目錄1 前言2 升學主義所帶來的問題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所謂升學主義就是指台灣社會至今仍瀰漫著一種所謂的升學主義作為學生學習的目標,也就是說,每一階段的學習都只是為了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學習,考上所謂的好學校,理由就是那間學校的升學率高,比較容易在下一次的大考中考上另一間好學校,因此學生的學習沒有自我的目的,純粹只是為了少上好學校而考試,而學校也只是為了讓學生考上好學校作為教學的目標,因此學生、家長、老師,從國小到國中再到高中最...
躁鬱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前言躁鬱症(Manic depressive disorder,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現在使用的醫學術語為雙相/極障礙、兩相/極障礙,屬於情感性疾患的一種,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簡稱DSM)中被歸類於第一軸違常。ICD-10編號F31。二、名稱躁鬱症(雙極性情感疾患),其主要特徵為患者會不斷經歷躁(mania)與鬱(depression)之兩種相反的極端情緒狀態,而這兩種情緒狀態經常反覆出現,其強度與持續時間均大於一般人平時的情緒起伏。正因為有躁有鬱,因此躁鬱症又被稱為雙...
撤離型懲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舉例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撤離型懲罰是撤離某種愉快的後果。例如,喪失特權、下課時必須留在教室、或者放學後留校。教室內常用的撤離型懲罰之一是暫停法。暫停法是當學生違規行為時,就叫他坐在角落或走廊幾分鐘。當老師認為來自其他學生的注意會增強該學生的違規行為時,老師通常會用暫停法。這方面的研究大致發現,在學生違規之後使用暫停法,的確能夠減少違規行為。 舉例  例如,White和Bailey曾評估在體育課使用「坐著看」這種介入時...
人格社會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格社會化目錄1 前言2 理論定義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根據社會體系意義的分析,可以知道人類行為多數都從社會體系中產生,社會體系跟社會行為中所牽涉的各種因素中,比較受到重視的是蓋哲爾的理論模式,他指出人類的行為,主要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制度方面以及個人方面,前者又稱作團體規範面,個人的人情意面,其中此處所要探討的屬於個人的人情意面。(註1) 理論定義在人格社會化達成之前人們必須經歷許許多多的角色衝突,其中角色衝突包含了下列幾種1. 教室內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