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4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貪小失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的鄙稱。
(7) 惡:音ㄨ,如何、怎麼。
(8) 燕:周代姬姓諸侯國,故址在今河北、遼寧及韓國北部。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9) 齊: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
(10) 美唐:齊王金庫的名稱。〔參考資料〕 北齊.劉晝《劉子.卷九.貪愛》昔蜀侯性貪,秦惠王聞而欲伐之。山澗峻嶮,兵路不通,乃琢石為牛,多與金,日置牛後,號牛糞金,言以遺蜀侯。蜀侯貪之,乃斬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秦人帥師隨後而至,滅國亡身,為天下所笑,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
|
傍若無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趁機置鉛塊於筑中,撲擊秦王,不中,被殺。
(3) 燕: 周代姬姓諸侯國,故址在今河北、遼寧及韓國北部。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4) 筑:古代弦樂器,形狀似琴,有五弦、十三弦、二十一弦的不同,今已失傳。
(5) 和:音ㄏㄜˋ,應和。
(6) 已而:過了不久。
|
踢踏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舞蹈。在舞鞋的前端和後跟釘上鐵片,跳舞時上身多保持平穩,偶爾也有拍手、拍身的動作,腳下靈活敏捷,以腳尖、腳掌或腳跟擊地,發出響亮的踢躂聲。起源說法不一,一說源自英格蘭北部的傳統木鞋舞,一說源自墨西哥民間舞蹈。十九世紀,美國的黑人及模仿他們的白人更融合多種舞步,創新風格,使踢躂舞成為一種通俗舞蹈。§英 tap dance △踏躂舞
|
捻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背景2 爆發3 平定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背景在太平天國之亂爆發後沒多久,淮河和黃河之間的安歸北部也出現長達五年的捻亂。這個地區是中國少有暴亂頻仍的地區,主要原因是因為位於兩大河流域之間,水災、饑荒頻仍。土質不佳,水利設施又常遭破壞,使這個區域的人民很難完全依靠耕種為生。除了移民或到鄰近的地區作雇工外,從軍、走私或成為盜匪就成了當地常見的謀生手段。「捻」是淮北方言,出現可能在十八世紀初期,意思是「一股一夥」,捻軍起源於「捻子」,最初安徽、河南一帶有遊民捏紙,將油脂點燃,燒油捻紙用來作法,於節慶時聚眾表演,為人驅...
|
圓山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山遺址、狗蹄山遺址(註二)圓山文化的存在從新石器時代中期一直延續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大至分布於台灣東北部海岸、台北盆地的淡水河兩岸和新店溪下游河階地,當時的台北盆地處於台北湖時代,圓山貝塚的出土可以說明當時人類的居住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此時期的人類就選擇在湖濱較高處定居,從出土物發現的稻米種子、石器和大量的農具,可以推測當時已經有進步的農業,種植芋、薯等根莖類植物,生產方式以農耕為主,在陸地狩獵、採集,狩獵以鹿、豬為主,以知飼養家畜,並且善於利用水資源,在河川、湖泊、海中進行捕魚、撈貝等活動。圓山文化遺址常有人們食用貝肉...
|
劉銘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結果,改變了台灣以大陸為主要貿易對象的模式,也促成台灣經濟繁榮。一八六零年代,外國商人首先發現台灣北部山地適合種植茶葉,於是在大稻埕設立茶葉洋行,以美國為主要的外銷對象。大稻埕本來只是艋舺附近的小村莊,因為茶葉的集散與加工,到十九世紀末,已經是僅次於台南的全台第二大城。當時的一份記載說:「茶皆集於大稻埕,每至夏月,開場列肆,柬別精惡,受雇婦女,千百成群。」可說是盛況空前。在一八八零年代,茶占了北部出口總值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此外,樟腦和南部蔗糖的輸...
|
漢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城市名。(Hamburg)位於德國北部易北河的下游。有設備優良的海港,商業繁盛,貿易以咖啡、棉花、酒類為大宗,煉油、造船、汽車工業均很發達,是德國第一大港。
|
破竹之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七十餘城。
(10) 并:通「併」,兼併。
(11) 齊:國名,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於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
(12) 迎刃而解:比喻事情很容易解決。見「迎刃而解」。
(13) 指授:指點傳授。
(14) 徑造:直接進攻。徑,通「逕」,直接。造,至。
(15) 秣陵:地約當今南京市附近,三國吳孫權於漢獻帝建安十年得秣陵,改名為建業。西晉統一後,則又恢復以秣陵為名。
(16) 束手:無計可施,無法抵抗。
(17) 謝:賠罪、認錯。
|
夏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夏至」有關的俗諺「夏至,風颱就出世」:緊挨著梅雨季,便是颱風季節來臨。「夏至風,禾頭空」:台灣北部若颳大風,正在結穗的水稻,會白穗而成「禾頭空」。「夏至,早晚鋸」:適用於台灣中部地區,此時水稻多可收割。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夏至英文關鍵字:the Summer Solstice 參考文獻註1:中國養生文化研究中心。秋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經。大都會文化P.13註2:魏吉助。俗俚俗氣 台灣-節氣諺語 節慶民俗。自編出版P.5
|
壺漿簞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益深,如火益熱,亦運7>而已矣。」 〔注解〕
(1) 燕:周代姬姓諸侯國,故址在今河北、遼寧及韓國北部。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2) 武王:即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伐商,大戰於牧野,敗紂而代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
(3) 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4) 萬乘之國:大國。乘,音ㄕㄥˋ,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四馬一車的總稱。
(5) 簞食:以簞盛食。簞,音ㄉㄢ...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