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次又一次的。[例]我一再的叮嚀,他仍然粗心犯錯,真是不可原諒
貧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尚自稱的謙辭。[例]老和尚道:「貧僧久不涉塵俗,怠慢之處敬請原諒。」
潑水難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果然幫助文王之子武王滅了商紂,立下大功,得到齊地作為封邑。姜尚顯貴之後,前妻馬氏請求復合,姜尚不肯原諒她,便取一壺水傾倒在地,要馬氏把水收回壺中,並說:「如果當初妳那樣的離開,今日都還能復合,那麼倒在地上的水,就一定能再收回壺裡!」但地上的水根本無法收回,馬氏也只好死了這條心。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覆水難收」,用來比喻離異的夫妻很難再復合,或既定的事實很難再改變。《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也有一段類似故事。據載,漢代名臣朱買臣出生貧寒,以砍柴維生。但他很愛讀書,連挑柴擔時都手不釋卷。他的妻子嫌他窮而且沒出息,於是堅決求去,朱買臣也只好由她。後來,朱買臣終於在五十歲那年當上會稽太守...
小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對平輩的自我謙稱。[例]今晚宴會小弟若有招待不周之處,敬請原諒
悔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悔的意思。[例]他既有悔意,我們就原諒他吧!
方外之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僧道等出家人。《鏡花緣》第五六回:「姪女出家多年,乃方外之人,豈可擅離此菴,尚求伯母原諒。」也作「方外之士」、「方外人」。
恕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諒罪過。《三國演義》第二二回:「小弟張飛誤有冒瀆,望乞恕罪。」《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我弟兄是寒士,蒙雲峰先生厚愛,凡事不恭,但望恕罪。」
鏤骨銘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骨銘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這篇〈上安州李長史書〉是唐代詩人李白,在安州遊歷時寫給李(京之)長史自我推薦的書信,期望得到賞識而受到任用。在這之前,李白曾經得罪李長史,但李長史原諒了他,所以在書信中,他引用《世說新語.政事》:晉代王承任東海郡太守時,有一個人因為在老師家讀書讀到太晚,回家時犯了宵禁,王承就說:「鞭打像甯越一樣勤學的人來樹立威名,恐怕不是治理政事的根本之道。」於是派人送他回家。李白以這則故事來讚揚李長史的寬宏大量,並且表明會將李長史的恩德刻在骨頭,記在心上。後來「刻骨銘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感受深刻,難以忘懷。
擅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獨斷獨行。《西遊記》第四一回:「我雖司雨,不敢擅專,須得玉帝旨意。」《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卑職不敢擅專,還望黎大人原諒。」
卑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州縣以下的官吏對上司的自稱。《儒林外史》第五回:「湯知縣又磕頭道:『這事是卑職不是,蒙大老爺保全。』」《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卑職不敢擅專,還望黎大人原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