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0.63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和相異的地方。《漢書.卷六七.朱雲傳》:「自宣帝時善梁丘氏說,元帝好之,欲考其異,令充宗與諸易家論。」南朝梁.江淹〈知己賦〉:「論十代兮興毀,訪五都兮異。」
2.不一致。《文選.諸葛亮.出師表》:「陟罰臧否,不宜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共事的官吏。泛指屬某一工作單位的人。如:「公司僚之間的感情融洽,下班後經常聚會互動。」《後漢書.卷八○.文苑列傳下.高彪》:「帝敕僚臨送,祖於上東門,詔東觀畫彪像以勸學者。」《紅樓夢》第三回:「卻說雨村忙回頭看時,不是別人,乃當日僚一案參革的號張如圭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雙方各執以為憑據的契約。元.無名氏《合文字.楔子》:「今立合文書二紙,各收一紙為照。」《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胡三公子約定三五日再請到家寫立合,央馬二先生居間,然後打掃家裡花園,以為丹室。」也稱為「合約」。
2.齊心協力。漢.桓寬《鹽鐵論.險固》:「王者博愛遠施,外內合。」《史記.卷八七.李斯傳》:「上下合,可以長久。」
3.會合、會。《紅樓夢》第五五回:「李紈是個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縱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李紈裁處。」
4.相。漢.趙岐〈孟子題辭〉:「旨意合,若此者眾。」
和而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心能與人和睦相處,但不盲目苟。《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小人而不和。」《舊五代史.卷一三三.周書.世襲傳二.錢鏐傳》:「今奉詔書責問,合陳本末端由,布在眾多,寧煩覼縷,彼既人而無禮,此亦和而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袍,外衣。「袍」指共穿一件衣服。語出《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袍。」後作為軍人間的互稱。如:「這位是我的袍,我們的感情就像親兄弟一般。」明.孫仁孺《東郭記》第二四齣:「君家朋友何須道,翻騰雲雨都常套,抵多少白首相知,按劍袍。」
2.夫妻間的互稱。《文選.古詩十九首.凜凜歲云暮》:「錦衾遺洛浦,袍與我違。」
3.泛稱朋友、年。唐.許渾〈曉發天井關寄李師晦〉詩:「逢秋正多感,萬里別袍。」《警世通言.卷一一.蘇知縣羅衫再合》:「高知縣傍觀,未免袍之情,甚不過意。」
歸殊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的相,而所經的途徑不。語本《易經.繫辭下》:「天下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比喻用不的方法,得到相的效果或目標一致。《文選.嵇康.琴賦》:「其餘觸類而長,所致非一,歸殊途,或文或質。」也作「殊方致」、「殊途歸」、「殊塗歸」、「殊塗會」、「殊塗致」、「殊塗一致」、「殊路歸」、「殊致歸」、「異途歸」、「異路歸」。
此心,心此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對某些事情,大家皆有一致的感受與看法。《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只是他也是女孫兒,俗話說的:『人此心,心此理。』若說照安公子這等人物,他還看不入眼,這眼界也就太高了,不是情理。」
質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質性」一辭通常指的是物體的結構和性質具有相當性質或成分的狀態;唯亦可用來描述理論或概念間具有相似的性質或部分。任何表面上看起來非常不相像的概念或理論,卻可能共屬於一個更高層次的概念或理論;不的事物也可能在某些方面相,因此是否具備質性,主要取決於能否尋獲相或相似之處。斯賓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用質性來說明宇宙物質之未分化的狀態。若以形式與質料來說明,無論是形式或質料相或相似,皆可稱為具有質性;木料形成之桌椅其質性表現於相的資料,金屬及木料構成的椅子其質性表現於相的形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父母所生的兄弟姊妹。宋.張載〈西銘〉:「民吾胞,物吾與也。」《紅樓夢》第五八回:「寶琴前直以『妹妹』呼之,儼似胞共出,較諸人更似親切。」
2.國的人。如:「本國胞皆應秉持民胞物與之精神,並懷抱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之情懷,以建立祥和博愛之社會。」
松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