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8.36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九烈三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三,形容極多。九烈三貞乃舊時用來盛讚女子不再改嫁,或寧願殉節而亡的堅貞節操。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二折:「說甚麼九烈三貞孟姜女,他可也不比其餘。」《孤本元明雜劇.女姑姑.第二折》:「這妮子好大膽也,全不學九烈三貞、三從四德。」也作「三貞九烈」。
黃鐘長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黃鐘毀棄」用來比喻賢才不被重用。
松筠之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堅貞的節操。也作「松筠之節」。
玉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操行堅貞。晉.桓溫〈薦譙元彥表〉:「身寄虎吻,危同朝露,而能抗節玉立,誓不降辱。」
心狂意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煩意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煩意亂」原作「心煩慮亂」。戰國時楚國人屈原秉性堅貞,他為國家竭盡了忠心智慧,卻屢遭奸臣讒言毀謗,而被放逐在外三年都沒能再見到君王一面。在「心煩慮亂」,不知如何在這汙濁世界自處的情況之下,他只好去見太卜鄭詹尹,希望能藉占卜解除自己的疑惑,結果卻徒勞無功。後來「心煩意亂」這個成語就從「心煩慮亂」演變而出,用來指心情煩躁,思緒凌亂。
雷鳴瓦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瓦釜雷鳴」用來比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亦用來比喻拙劣的文章卻風行於世。宋朝黃庭堅〈再次韻兼簡履中南玉〉詩三首之三:「經術貂蟬續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鳴。」正以「瓦釜雷鳴」比喻文章之拙劣與風行。
松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高尚堅貞的節操。南朝梁.元帝〈與劉智藏書〉:「山間芳杜,自有松竹之娛;巖穴鳴琴,非無薜蘿之致。」《南史.卷三二.張邵傳》:「前使君忠貫昊天,操愈松竹。」
2.比喻節操高尚堅貞的賢士。《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赫赫三雄,並迴乾軸。競收杞梓,爭采松竹。」
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堅貞、高尚的節操。唐.白居易〈與仕明詔〉:「忠誠亮節,宜因實而錫名。」
清風勁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高堅貞的人格操守。《孤本元明雜劇.賽嬌容.第二折》:「我有清風勁節之標,戛玉鳴金之韻,用分一半,少答殷勤。」也作「清風高節」、「清風峻節」。
心如金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意志堅貞不渝。《後漢書.卷一五.王常傳》:「此家率下江諸將輔翼漢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也作「心如鐵石」、「心如堅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