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2.22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羞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共戴天」之典源,提供參考。 ◎1《禮記.曲禮上》父之讎1>,弗與共戴天2>;兄弟之讎3>,不反兵4>;交遊之讎5>,不同國。 〔注解〕 (1) 父之讎:殺父的仇敵。讎,音ㄔㄡˊ,通「仇」,仇敵。 (2) 弗與共戴天:不與之共存於世。戴天,指立於天地間。戴,頂著。 (3) 兄弟之讎:殺害兄弟的仇敵。 (4) 不反兵:不用返家取兵器。反,通「返」。 (5) 交遊之讎:殺害朋友的仇敵。 ◎2《禮記.檀弓上》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
十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位聖賢: (1)孔門十哲。包括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季路、子游、子夏。(2)武成廟十哲。包括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見《新唐書.卷一五.禮樂志五》。
義不同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共戴天」之典源,提供參考。 ◎1《禮記.曲禮上》父之讎1>,弗與共戴天2>;兄弟之讎3>,不反兵4>;交遊之讎5>,不同國。 〔注解〕 (1) 父之讎:殺父的仇敵。讎,音ㄔㄡˊ,通「仇」,仇敵。 (2) 弗與共戴天:不與之共存於世。戴天,指立於天地間。戴,頂著。 (3) 兄弟之讎:殺害兄弟的仇敵。 (4) 不反兵:不用返家取兵器。反,通「返」。 (5) 交遊之讎:殺害朋友的仇敵。 ◎2《禮記.檀弓上》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
如膠如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膠似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如膠似漆」原作「如膠如漆」。子夏去拜訪曾子,曾子便請他進來吃點東西。子夏問曾子說:「你這樣做,豈不是太麻煩您了嗎?」曾子便回答說:「對君子而言有三件麻煩的事情,飲食卻不包括在內;對君子而言,也有三件快樂的事情,而欣賞鐘磬琴瑟之美卻不包括在內。」子夏聽了,便請教曾子:「什麼是三件快樂的事情呢?」曾子回答:「有父母可以敬畏,有君王可以事奉,有兒子可以傳授,這是第一件。當父母犯錯的時候可以規勸他;當君王不行仁政時可以離開他;當兒子做錯事時可以責備他,這是第二件。可以告訴君王治國的道理;可以幫助朋友解決困難,這是第三件。」子夏又問:「那麼三件麻煩的事又是什...
除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守孝期滿,脫除喪服。《禮記.檀弓上》:「子夏既除喪而見,予之琴,和之不和,彈之而不成聲。」也稱為「除孝」。
護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文過飾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文過飾非」係由「文過」和「飾非」二語組合而成。 「文過」是出自《論語.子張》。卜商,字子夏,春秋時衛國人,為孔子弟子,擅長文學、孔門詩學。根據《論語》的記載,他曾經說過:「無德智修養、人格卑劣的人犯了錯,不但不知道改進,還會企圖掩飾他的過失。」「飾非」則是出自《莊子.盜跖》。孔子和柳下季是朋友,有一天孔子跟他說:「當父親的必定會告誡自己的孩子,身為兄長的也一定會教導自己的弟弟,引導他們走向正途。假如這些都做不到,那麼就不用注重父子兄弟之間的親情了。今天,你是有才德的人,弟弟盜跖卻是個為害天下的大盜,不能教導他引他走向正道,我替你感到羞愧。我自願替...
不同日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共戴天」之典源,提供參考。 ◎1《禮記.曲禮上》父之讎1>,弗與共戴天2>;兄弟之讎3>,不反兵4>;交遊之讎5>,不同國。 〔注解〕 (1) 父之讎:殺父的仇敵。讎,音ㄔㄡˊ,通「仇」,仇敵。 (2) 弗與共戴天:不與之共存於世。戴天,指立於天地間。戴,頂著。 (3) 兄弟之讎:殺害兄弟的仇敵。 (4) 不反兵:不用返家取兵器。反,通「返」。 (5) 交遊之讎:殺害朋友的仇敵。 ◎2《禮記.檀弓上》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
蹶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起、驚起的樣子。《禮記.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負牆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師蹶然起曰:『非吾自往,不可破賊!』」
西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地名。在陝西省華陰縣一帶。因位於黃河之西,故稱為「西河」。春秋時子夏居西河,戰國時吳起為西河守,即此地。
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種變化:(1)君子三變。《論語.子張》:「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2)天地運轉的三種變化。即三十年一小變,百年中變,五百年大變。見《史記.卷二七.天官書》。(3)唐代文章的三次變化。即唐初王勃、楊烱為一變,玄宗時張說為一變,大曆、貞元年間柳宗元、韓愈為一變。見《新唐書.卷二○一.文藝傳.序》。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