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以德報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一書是由孔門弟子記錄而成,內容是孔子自述或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間相互問答的話。〈憲問〉篇中有一段論述謝恩報怨的方法。有人問孔子:用恩惠來回報仇恨,你覺得怎麼樣?孔子的回答是:如果用恩惠來回報仇恨,那用什麼來回報對我們有恩惠的人呢?不如用正直之道對待仇人,除非別人用恩惠待我,我才同樣的用恩惠回報他。此外,在《禮記.表記》中也記載了孔子曾經說過的話:「以德報德,則民有所勸;以怨報怨,則民有所懲。」及「以德報怨,則寬身之仁也;以怨報德,則刑戮之民也。」這些話也是在討論謝恩報怨的方法。「以德報怨」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記仇恨,反以恩德回報他人。
陽春白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西遊記》第六四回:「長老聽了,讚嘆不已道:『真是陽春白雪,浩氣沖霄!弟子不才,敢再起兩句。』」
痛定思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愈,字退之,唐河陽人。他自幼父母雙亡,由兄嫂撫養長大。後來哥哥死於貶謫之地,靠著嫂嫂教養成人。艱苦的環境並沒有限制韓愈的志氣,他努力讀書,終於如願在朝廷為官。但個性耿直的韓愈,屢次犯顏直諫,因而被一再貶黜。在韓愈給他弟子李翱的〈與李翱書〉中提及:他在京八九年,沒有收入,都靠求人度日,過得非常辛苦。在心靈上也留下不小的創傷。事過之後,回想起當時的情形,更是令人傷心得不知如何自處。可見他是如何地志不得伸。後來「痛定思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吸取慘痛教訓,警惕未來。
待價而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待價而沽」原作「善賈而沽」。子貢是孔子眾多弟子之一,春秋衛國人,善於經商,並且口才極佳。他一直覺得自己的老師學問好,又具才幹,像現在這樣被埋沒實在太可惜了,應該投靠一個賢能君主以一展長才。於是他問孔子:「有塊美玉在這裡,您認為應該找個木匣子把它收藏起來,還是求個好價錢賣了呢?」孔子一聽就明白子貢話中所指,便回答:「賣了吧!賣了吧!我是在等有人出高價呢!」這段師生對答中,是把懷才不遇的孔子比喻成美玉,把期待中的賢能君主比喻成識貨的好商人。孔子為了尋找願意出高價的人,花費了十三年周遊列國,直到六十八歲那年才放棄希望,返回故鄉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後來「待價而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
出言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鏡花緣》第四五回:「隨後屠龍童兒也來岸上,向黃面道人道:『孽龍出言不遜,不肯上來。弟子本要將其屠戮,因未奉法旨,不敢擅專,特來請示。』」
斬釘截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雲居禪師,本姓王,師諱道膺,唐末幽州薊門玉田人。是洞山良价禪師的傑出弟子,曹洞宗的第二代。道膺住在江西雲居山,僧眾很多。一年秋天,雲居禪師忽然感覺身體不適,他趁弟子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告訴弟子們:生與死是很平常的事,大家不必太過憂慮。今後大家處理事情,一定要「斬釘截鐵,莫違佛法」。就是說做事要果斷堅決,不要違反佛法。並將生死置於度外,就像如來佛一樣,「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凡事合宜就好,各取所需,不必多取。後來「斬釘截鐵」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大腹便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邊韶,字孝先,陳留浚儀人。頭腦靈活敏捷,口才流利,以擅長文學出名,收過不少學生。有一回,大白天他躺在床上閉目養神,門下弟子看到了,就在背地裡嘲笑他肚子大,懶得讀書,只想睡覺。結果被他聽到了,立刻回答說:「肚子大是因為飽讀書籍,裝滿了五經。即使在睡覺時,想的也是經書上的學問。當學生的連老師都可以嘲笑,這是典出何處啊?」這番話使得嘲笑他的那些弟子,心裡感到羞愧。後來「大腹便便」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表示大肚子顯得肥胖而凸出的樣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益。如:「利潤」。明.張煌言〈答曹雲林監軍書〉:「徐兄適會弟子阮途,勿克稍為分潤,何梁伯鸞偏遇范萊蕪乎?一笑。」
後生可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是春秋的賢人,於魯國從政時,魯國大治。後因政治理念與國君不合,周遊列國十三年,卻未受到其他國君的重用。晚年返回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孔子秉持「有教無類」的精神,開平民教育的先河,門下有弟子三千人。孔門後學記錄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間的問答之語,而成《論語》一書,其中可見孔子思想的脈絡,以及他的治學方式。由於孔子一生在政治上未能施展抱負,所以他對門下弟子的期許極大。在〈子罕〉篇中,孔子便說:「不可以小看年輕人啊!我們怎麼知道他們將來的成就,不會超過我們這一輩呢?如果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還沒有任何可以稱道的成就,那他也不會有什麼了不起的作為。」一方面表現出孔子對年輕人的無窮期待,一...
禮尚往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漢朝戴聖所輯,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禮記.曲禮上》中提到,上古時代人心純樸,凡事沒什麼準則,只照著內心的誠意來行為;到了文明時代,就講究施與受間的互相往來,受到別人的恩惠,也要回報別人的恩惠。如果受到恩惠卻不報答,就不合乎禮;如果受人報答卻沒有給人恩惠,也於禮不合。人與人的關係,因為禮的作用而能保持和諧,如果沒有禮,就會發生危機。所以禮是一定要學習的。「禮尚往來」比喻別人以禮相待,也要以禮回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