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勇冠三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勇出眾為三軍之首。形容非常勇猛。《三國志.卷一四.魏書.劉曄傳》:「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三國演義》第二二回:「田豊、沮授皆忠臣也;顏良、文醜勇冠三軍。」也作「氣冠三軍」。
擁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阻塞。《晏子春秋.內篇.諫上》:「忠臣擁塞,諫言不出。」《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只見左邊一條小徑,莽榛蔓草,兩邊擁塞。」也作「壅塞」。
聲名狼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把蒙毅殺了。司馬貞看了《史記》,對「籍於諸侯」作了註解:「惡聲狼籍,布於諸國。」就是說那些昏君濫殺忠臣的惡名,遍布各國。後來「聲名狼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名聲非常惡劣。主於「狼藉」一詞,見於《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淳于髡》:「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通俗編.獸畜》引唐.蘇鶚《蘇氏演義》:「狼藉草而臥,去則滅亂;故凡物之縱橫散亂者,謂之『狼藉』。」
忠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忠臣義士。《後漢書.卷五八.臧洪傳》:「將軍舉大事,欲為天下除暴,而專先誅忠義,豈合天意?」《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雖有忠義之佐,脅於暴虐之臣,焉能展其節。」
板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板〉、〈蕩〉是《詩經.大雅》中的二篇,諷刺周厲王無道、敗壞國家;後用作亂世的代稱。[例]貧寒出孝子,板蕩識忠臣
掩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掩蔽、遮掩。《戰國策.東周策》:「宋君奪民時以為臺,而民非之,無忠臣以掩蓋之也。」《三國演義》第四一回:「趙雲見夫人已死,恐曹軍盜屍,便將土牆推倒,掩蓋枯井。」
一言喪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子路》:「一言而喪邦,有諸?」一句話可以使國家淪亡。《舊唐書.卷七五.孫伏伽傳》:「周、隋之季,忠臣結舌,一言喪邦,諒足深誡。」
端午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一說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忌日),與春節、中秋等節日同屬東亞文化圈的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的重要傳統節日。 由來在春秋時代,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他是楚國人,有一次秦國的國君想要以通婚為名義來陷害楚國的大王,當時屈原極力的反對,但是楚王並沒有聽信屈原的諫言,反而造成一些大臣對楚王的進言,於是楚王便將屈原流放到邊境,後來楚王果真被秦王在秦國殺掉了,屈...
妒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他人勝過自己而心懷怨恨。如:「自古以來被小人妒嫉而受害的忠臣不知有多少?」
之死靡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志堅定,至死不變。參見「之死靡它」條。明.李贄《焚書.卷四.雜述.崑崙奴》:「忠臣俠忠,則扶顛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俠義,則臨危自奮,之死靡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